教案应该考虑到多样性和包容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教案有助于教师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小学科学露和霜教案最新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学科学露和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世界上的动物不仅身体构造不同,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也不同;
2.初步了解常见的6类动物分类方法: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爬行类、两栖类。
3.初步了解6类动物的主要特点。
4.能通过合作形式整理总结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小组分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寻找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做出科学判断。
【教学准备】
教学用的6种典型动物图片或标本。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引入
1.从旧课引入。
(提供 6种典型动物的图片,引入教材第一段)
2.引发学生开展讨论。
3.从讨论活动中捕捉探究的问题。
1.回忆上一课的活动内容。
2.学生说说这6种动物的特点。
3.小组讨论。
引发探究的兴趣。
二、寻找相似动物的特点
1. 提供丰富的动物图片。
2.说说为什么这样找?这样找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怎样相似?
1.先找出一种与猫、鸽子、金鱼、甲鱼、青蛙、蜻蜓相似的动物。
2.分组将其他的动物分别归类。
初步培养学生的分类科学素养。
三、逐步建立浅近的概念
1.将看法一致的动物分别列在表格中。
2.将看法不一致的动物罗列出来。
3.运用先前达成的.共同特征来分析该种动物,如果看法达成一致则列入表格,如果不能达成一致,教师则提供进一步的资料(主要是形体特征和行为方面的)。
4.提供科学家的分类依据和命名方法,交流:我们的看法与科学家的分类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修改和补充?
1.说说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初步抽象出共同特征)
2.各方面陈述自己的理由。
3.进一步抽象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为每类动物命名。
4.还有哪些动物和这6类动物都不相似?蜗牛是哪类动物呢?
初步培养学生根据事实作出判断的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寻找动物的共同特点
1.这些动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2.教师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1.小组讨论。
2.交流,达成一致。
从找相似的动物实践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五、作业
学生完成作业。
附板书设计:
2.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猫相似的动物:
和鸽子相似的动物:
和金鱼相似的动物:
和甲鱼相似的动物:
和青蛙相似的动物:
和蜻蜓相似的动物:
小学科学露和霜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心脏的大小、位置、结构;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目标:根据现象合理猜想,能够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等方法整理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珍爱生命,并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教学材料准备:
1、模拟心跳实验材料:橡胶球、塑料瓶、塑料管、红色的水四种材料;
2、多媒体课件;
3、听诊器、心跳测试记录表、血液循环绘图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听诊器,教师问:知道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入本课研究主题:心脏和血管(板书:心脏和血管)
2、学生交流关于心脏想知道的问题。根据交流情况,引入下一环节:认识心脏。
?通过让学生思考听诊器的作用,引出心脏,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这样既直入主题、不浪费时间,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究,认识心脏。
1、想一想,猜一猜
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先让学生猜测位置,在猜测中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摸一摸,你的心脏在哪里?试着说一说它的样子。
课件出示心脏模型、位置。
师生交流总结:心脏位于人体胸腔中部偏左。伸出拳头在胸前比划一下自己心脏有多大。
?通过学生猜测,摸一摸,找出心脏的位置,最后出示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心脏的位置、大小、形状。学生在亲身感受中验证自己的猜想,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2、摸一摸、听一听
对照着大屏幕,再找一找自己心脏的位置。摸摸有什么感觉?
学生自己摸摸心脏,感受心跳。
指导正确使用听诊器的方法:将听筒置于耳内,用有膜片的这端放到心脏的位置。没有轮到你的同学可以把耳朵贴近同伴的左胸心脏的位置,静静的感受心脏的声音和节奏。
学生用听诊器听心跳。
学生交流听到的声音,师生共同总结:有规律的、有节奏的一跳一跳的。
?这个环节设计是想通过听诊器,让学生清晰的听到心跳,在听中感受心脏,学生对这个实验的兴趣很浓厚,但一定要给学生讲解听诊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实验。】
3、看一看,做一做
(课件出示心脏跳动)大家看一看,说一说:心脏是怎样跳动的?学生交流
师生用手势模拟心脏的跳动,共同总结:(比划)我们把这样叫收缩,这样叫舒张。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板书:心脏收缩、舒张)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觉到心跳一次。大家一起来用手势表示心跳一次。
?上面一个环节学生利用听诊器感受心跳,但心脏到底是怎么跳的,学生不是很明了,于是我利用了课件给学生最直观的心脏跳动,并在观察的同时引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最后为了更形象的展示心跳,我设计了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心跳,学生在玩手势的同时,加深了对心脏跳动的理解。】
4、剖一剖,看一看
师出示猪心脏解剖图,看其内部构造。
?在上面几个实验的基础上,适时的抛出问题“心脏的内部构造又是什么样的吗?”将学生带入心脏内部构造的学习中,接着通过猪心脏解剖图,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心脏的构造。】
课件出示心脏内部构造:心脏是具有强有力的肌肉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小组合作,互相指出同桌的四个腔的位置。
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强化四腔。
?在第二个大环节的设计中,通过教师适时抛出的问题及几个活动的设计,同学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心脏的形状、大小、位置、构造。】
三、探究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一)了解心脏跳动
1、猜想心跳作用。
学生猜测,交流。
2、师:同学们认为心跳的作用是输送血液到全身,到底是不是?用什么方法验证?
学生交流。
提供实验材料:橡胶球、塑料瓶、塑料管、红色的水四种材料
小组商讨“设计一个演示心脏跳动的模拟实验”实验方案,并在班内交流。
3、实验补充完善后,分组实验。
小组到前面演示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4、师生共同演示实验,在演示中得到理论的提升。最后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出心脏的作用:心脏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心脏舒张,将血液运回心脏。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或是直接给出结论,只是起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得出结论,学生理解的更为透彻,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认识血管
猜想人全身有几种血管
通过课件形象揭示三种血管。
理论提升:我们来看人体全身血管图,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叫动脉。(动脉里的血液携带着养料和氧气,一般用红色表示),把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叫静脉。(静脉里的血液携带着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气等废物,一般用蓝色表示),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比头发丝还细的布满全身各处的是毛细血管。(板书:毛细血管)。
学生看完课件,师生共同完成板书:血管有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用红笔板画动脉血管,用蓝色板画静脉血管。
?适时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直观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三种血管。】
(三)揭密血液循环
1、画血液循环图。各小组先想一想,用箭头在血液循环模板画出,血液在人体内是怎样循环流动的,用箭头在图上划出血液流动方向。师巡回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