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适切性还包括教材的选择,以便支持教学目标的达成,我们需要与其他教师合作,分享教案和教学经验,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篇1
(3)感知分米。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吗?像这样一拃长大约是1分米,同桌之间比一比。
(4)估一估。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一张纸条估计1分米长的地方撕下来,再量一量看谁估计得最准确。用手量一量,估一估,我们的课桌长大约多少分米,宽大约多少分米?
拿出米尺,同桌合作测量我们的课桌长与宽分别是大约多少厘米,也就是几分米,完成练习。
(5)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咱们来找一找。
指名回答:黑板擦边长大约1分米(12厘米),粉笔长大约是1分米(7厘米),用过的短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
出示课件:有的手机边长大约1分米,时钟分针长大约是1分米,银行卡的边长大约是1分米,还有如:手机、鼠标、电脑的空格键、儿童牙刷、牛奶盒高、易拉罐高等。
(6)想一想。刚才我们学习了1分米=10厘米,那么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米等于几分米呢?
推算一下:因为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00厘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
拿出米尺,同桌合作,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把你们的发现告诉老师。板书:1米=10分米
2.认识毫米
(1)量一量。请同学们用直尺量一量自己的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厘米?指名回答:大约是1厘米,不到1厘米,5小格。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数学书的厚度,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能更精确呢?
对,是毫米,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我们这节课又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板书:毫米(mm)
那1毫米有多长呢?对1小格。数一数5小格就是5毫米,所以这本书的厚度大约是5毫米。
(2)数一数。那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呢?一起数一数(有10个小格)
板书:1厘米=10毫米追问:1厘米=10毫米,那么2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呢?3厘米呢?
(3)量一量。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物品,量一量它的厚度:一角硬币、一张卡、十张纸。
(4)感知毫米。感受1毫米,右手捏住一张卡,左手慢慢把卡抽出,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大约1毫米。
(5)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单位呢?(降雨量、小蚂蚁的身长、玻璃的厚度等)
课件展示:这是一张全国降水量预报图,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雨量,比如这里是浅绿色的,它代表的是小雨,表示一日的降雨量小于10毫米,这深蓝色的代表的是暴雨,表示一日的降雨量在50~100毫米。
如今的医疗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有些手术,如微创手术,它的伤口只有几毫米,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这是一款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厚度不到1毫米,可以用来削苹果。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一把手枪,它可是一把真枪,只有55毫米长,子弹出口宽度只有2毫米,威力可大呢。
(三)实践应用
想想做做:
1.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铁钉长2( ) 床长2( )
大米宽2( ) 黄瓜长2( )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
出示课题:认识分米和毫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长度单位在生产与生活中非常重要,与生活密切联系,你还想了解更多的长度单位,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一查。(有没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没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五)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上册分米的认识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
2、能力训练点:
通过直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注意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动手、迁移、推理创造等能力。
3、德育渗透点:
启迪学生主人公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教学,初步渗透由量变到质变的辨证思维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理解单位间的进率;
2、难点:用毫米和分米作单位准确测量。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分硬币、米尺、纸条(待量)、电脑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提问:请同学们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问:我们在表示什么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用厘米呢?为什么?
3、出示1分硬币,它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圆形)请你来量量这个圆形最宽的地方大约是几厘米?谁来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够不够1厘米?
4、引出课题,看来光有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还不够用,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或需要量得比较精确时还需要一个更小的单位,谁知道是什么?(可能有学生能回答出毫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认识毫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电脑出示米尺放大图。
提问:你能找到1毫米吗?请认识的几名同学上台给大家指指看。引导学生说出厘米中间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2)初步感知:
这幅图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实际的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3)用1分硬币帮助建立毫米概念:
拿出1分硬币,把1分硬币的厚度对准尺子上的1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讨论: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学生回答出步骤,说不全可互相补充。师强调:硬币与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币捏在指间,再把硬币慢慢从指间抽出,指名说说指间留下的小缝大约有多宽?再把硬币塞回去检查一下。把硬币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说说这条小缝的宽约是多少?
(4)小组活动:
数一数每一厘米有多少毫米?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得出:1厘米=10毫米,还能怎么说?(10毫米=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5)画一画:在纸上画出1毫米有多长。最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6)电脑出图,看米尺填数。在纸上完成,指名回答。
(7)完成60页3题,看图说出别针和钉子的长度。
(8)量数学书的厚度,指名汇报,说说产生误差的原因。(书纸厚度不同)强调:量时从尺子的0刻度线量起。
2、认识分米:
(1)提问:量数学书的长度时用毫米作单位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单位就好了,让学生猜一猜有没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请同学告诉大家。
(2)小组活动:量指定纸条的长度(10厘米),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让学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长,用手比比,说说1分米是几厘米,再闭上眼睛想一想。(板书:1分米厘米)
(3)提问:请你用1分米纸条与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4)画一画:在练习本上1分米长的线段。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彩带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填上合适的单位。
床长2( ) 桌子高( ) 从家到学校500( )
橡皮长30( ) 文具盒厚4( ) 楼房高30( )
小组活动:借助绳子作工具,量出杯子侧面一周的长度。师巡视,指名汇报方法。
2、电脑出图:小蚂蚁爬房顶(三角形边长分别为1米5分米,90厘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