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与线的教学反思推荐7篇

时间:2023-10-20 作者:Indulgence 教学文档

完成教学反思能够增强教师的自我批评能力,优质的教学反思是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的,这样写的文章才是有意义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点与线的教学反思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点与线的教学反思推荐7篇

点与线的教学反思篇1

对自主教学模式的教学反思

宗旨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自学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品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步:预习自学。

教学时,通常要先出示自学提纲或自学思考题。提纲要具有一定思考性,最好设计成能加深理解教材内容的思考题。学生自学时,教师通过巡视和观察,了解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予以个别指导,及时发现各类学生自学时出现的`不同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第二步:讨论提疑。

自学后,首先让学生提出自学中疑问,哪怕是点滴疑问也可。“疑则进”,能否质疑,不仅是检验学生动脑没动脑,是否会动脑的重要标志,也是了解各类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掌握情况的重要依据之一。善于质疑着必善于学习。学习通过阅读--钻研--思考到阅读--质疑--理解的过程,是完成自学任务的基本过程。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他们就能逐步地由“不读书”到“读书”;由“不会读书”到“会读书”,并能逐步地学会从课本中发现物理教材叙述的特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掌握物理思维的技巧,不断提高自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逐步适应物理学习的要求。这一环节的作用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激发其兴趣,另一方面能促使学生完成好预习环节,同时也增强下一步听课注意力,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点与线的教学反思篇2

一、学生的困惑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每天踏着晨曦上学,沐着晚霞归家,生活非常单调,除了在校上课就是在家写作业,对写作文大多叫苦连天,埋怨没有东西可写,有的甚至边写边数字数,好不容易才能凑齐600字。

二、老师的困扰

课堂作文时,也许有的语文老师,会从写作材料的选择、文章思想、写作技巧、结构的布摆、语言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或者要学生各抒己见,然后再让学生下笔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虽然字数容易凑足,但内容往往千篇一律,不能体现学生自己鲜活的个性特征。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这个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语文老师,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死板,每次习作写得好的学生就那么几个人,大部分学生作文水平难上档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一直在摸索,除了课堂作文外,要学生背记优美文句、写日记、做摘抄,方法用尽,收效却不是很理想。

三、茅塞顿开

最近我又重温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这一章节的内容,对初中作文教学内涵有了更深的领会。

“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字斟句酌,仔细揣摩,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我认为学生文思枯竭的真正原因在于其在单调的学习生活背景下缺乏对五彩缤纷的生活的“真切的体验”。

四、探索尝试

因为本期接手了24班的班主任,我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大胆的作文教学方法的新探索和尝试。

为了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意蕴,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先参与,先体验。

下面我以写作关于中秋的话题作文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1、鼓励学生表达真挚的感情。

本期开学不久就是传统的中秋节,在节日来临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德育作业:给自己的老师、亲友编发节日祝福短信,要求学生自己亲自编写,内容要有问候、有感激、有祝福,语言要求优美、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下面摘录一则:

因为您的指导,我人生的步伐才更加从容;因有您的关爱,我人生的征途才更加淡定。值此中秋佳节来临之际,24班庞斯羽诚挚地祝福您:事业风顺,合家幸福!

这短信中流露出的真挚的情感温暖人心,优美的语言流泻如水。

2、出庆祝中秋的黑板报,渲染气氛。

黑板报上金黄的圆月,长袖飘舞的嫦娥及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等,相得益彰,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了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气氛。

3、布置学生制作图文并茂的关于中秋节知识的ppt。

4、做摘抄,抄录有关中秋的名句、对联、诗歌、传说、故事等,了解中秋,体会这一节日的文化积淀。

5、举办“月圆·中秋”的班会。

6、学生回家过中秋节。

以上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学生对中秋这个节日有了兴趣,有了了解,有了体验。为了不让学生对写作有心理负担,我并没有透露过要写作文的信息,而实际上我是在为本期的第二篇作文教学作精心的设计和准备。

五、趁热打铁

过完中秋,学生有了自己对这个节日的真真切切的体验。当他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我便趁热打铁,布置了以“中秋”为话题的课堂作文,不作任何具体指导。要求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学生感到非常顺手,个个“下笔如有神”。

前面所设计的几个步骤在学生作文中均有比较好的体现,全班五十多篇文章内容异彩纷呈,百花齐放。有节日喜庆场面的描写、有祝福的话语、有嫦娥奔月等传说的引用,有对联、名句的引入,有班会过程的叙写,有家人聚会的其乐融融,也有思念亲人的无限愁思,语言表达也很顺畅,优美的文字合着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节拍流淌。

六、收获与体会

这次作文教学的尝试,我自己认为贵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不再局限于作文选材内容及技法等方面的具体指导,而重在顺应生活的节拍,围绕一个中心,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生自然收获了“真切的体验”“独特的感受”,“厚积”必定“薄发”,有了生活的源头活水,优美的文字自然会流泻于笔端。

更为欣喜的是在作文教学方面我的探索步伐又前进了一小步。

通过这次尝试,我想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顺应季节的变换、校园生活的节奏、时代生活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设计一系列语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写作的素材与灵感,获得真切的生活感悟,在切身体验中提升对生活的认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也许可以迎刃而解,这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花更多心思,发挥更多的智慧。

点与线的教学反思篇3

本节是第六章的总结性的内容,也是介绍性质的内容,以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核心,向宇宙学发展历史的两头延伸。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而万有引力定律更是建立在牛顿物理学的基础上。教学过程中应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经典力学,就以前的学习内容,包括整个高中阶段所学习的范围都属于经典力学:宏观,低速,弱引力。考试要考的也就是这句话,学生掌握就可以了,但作为扩展知识面的课还得细说。

从低速到高速,我们的世界就是低速世界即速度远小于光速世界,同时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体系中还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知识即接近光速甚至大于光速的世界,以故事趣味性让学生了解三大效应:质量增大,长度收缩,时间延缓。

从宏观到微观,让学生了解还有量子力学的知识。经典力学是从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运动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因此所观察到的物体都是宏观的。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相继发现了电子、质子、中子等微观粒子,超出宏观的日常生活经验的领域,发现它们不仅具有粒子性,而且具有波动性,它们的运动规律不能用经典力学描述。20世纪代,建立了量子力学,它能够正确地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规律性,并在现代科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只适用于低速运动,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只适用于宏观世界,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从弱引力到强引力的内容中,引导学生了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是一种新的时空观与引力理论

...
《点与线的教学反思推荐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