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实用的教学反思是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的,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6篇,供大家参考。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篇1
开学一个月来,通过对教学的实践,对学生学情的掌握,以及对“精讲多练”教学要求的认识,我逐步适应了这个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也慢慢适应了我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是对我的一个检验,也使得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做更充足的准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认识和感想:
一、根据学生学情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
但是,在开始的上课过程中,我常常看到学生茫然的眼神,伏案会周公的情形,以及一声声的“老师,我听不懂!”让我的内心觉得非常的不安:我是不是讲的太难了?太艰涩难懂了?回头想想,发现自己是以以前自身作为学生的情况来考虑教学,并没有更多的考虑现在学生的情况。这时候,我认识到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这时候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观点出发,参考并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未必相同,理应先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适当的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二、备课小组组内交流探讨
这一个月来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以及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1)》的第一节指数函数。在这部分内容中,只要是牵扯到函数,学生还是一头雾水。在上这块内容时,我们小组的四位老师各有各的见解与心得:组长陈老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形象生动,讲课细致到位;邓老师授课激情四射,语言幽默,重点突出;叶老师上课则是内容由浅入深,步步为营,解题格式清晰明了;黄老师以引为主,由学生出发,讲练结合。
我们通过交流,一致认为不应该急于求成赶进度,应该将学生的基础夯实,并将初中的部分相关知识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用生动的课堂过程激发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本知识点,把握学生在一节课内的情感流线,加强学生对解题过程的理解,使学生掌握自主探索的能力最后才是让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探讨与交流,我们高一备课组成员达成对“精讲多练”教学要求的共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力争做到精讲多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认真听取学生对数学课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一周的学生情况不是很好,上课睡觉的学生大有人在,作业完成情况也不乐观,解题格式不清楚,概念混淆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3、4班我在某堂课上留了5分钟给学生,把他们对数学课的感受以及意见和建议都写在纸条上交上来(无记名方式),我在阅读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自身的不足和学生的基本情况:
1、讲多练少。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
2、课堂例题应以课本为主,出题要有针对性,还要从易到难逐步递进。
3、题目讲解、分析要清晰明了,步骤要分明。这方面在听取多位老教师讲课后,大为改观,尤为体现在作业完成情况上,解题格式明显清晰许多。
4、上课互动性的增强:在课堂中,对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学生的解题情况,通过提问其他学生,让全班学生帮助分析错题原因,做到讲、练、评的有效结合。
在这一届高一学生中,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所以要耐心加细心,不能太急于求成。每次备课、上课前都应先考虑上一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备课、教学。并且在每次尽量将相关的初中知识点进行复习记忆,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知识。
四、对学生的要求及反馈
针对学生的上课表现以及课后作业情况,在第二周的时候我明确给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要求:
1、课前必须要预习新课内容。做好预习工作是学好这堂课的先决条件,没有预习,就不知道这节课所要上的内容是什么,自己所不会的是什么,更不清楚新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哪了。
2、上课时必须准备一本数学专用的笔记本,用来做课堂笔记以及课堂练习所用。上课要做到动脑、动手、动笔,只有多动手做题,理解解题过程,才能更加有效的将知识点吸收、理解和应用,才能更好的记忆有关知识点。
3、课后及时完成复习,以及《三维创新》中的知识要点梳理。认真并且尽量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当天布置的练习和作业,通过练习巩固基础。多做题,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和缺漏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
在任教的高一(3)、(4)班中,经过一个月的教学,相处和交流,发现高一(3)的学生课堂比较安静,气氛比较难以调动,会出现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全班冷场的情况,但是在知识内容的接受和掌握程度上会优于(4)班的学生;相对的,(4)班学生在课堂上会更加的活跃,但是其中部分学生纯粹是在跟风、瞎起哄,在作业情况上也会完成的稍差些。在这种情况下,在以后的教学中,如何在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更好的提高课堂有效性是我下个阶段教学任务中所要重点提高的部分。
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反思篇2
回想高一的数学教学过程,有许多值得推广的经验,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数学知识的衔接
新高一的同学相对与往届高一的同学而言,数学基础知识更加不扎实、不系统,数学概念尤其淡漠,解题规范性和解题能力急需提高。补充一些初中不讲或讲而不深的而高中教学又是必须用到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如:二次函数的配方法,二次函数的值域,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简单的分式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的定义,简单的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代数式的通分、分母有理化、立方和(差)公式与和(差)的立方公式,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数学思想,整体换元的数学思想等。有了这些知识上的准备,才能为必修Ⅰ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二、学习方法与思维习惯的衔接
从初中步入高中,学生又面临新的挑战。高一是学生在高中三年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刚开始阶段,尤为重要。数学是各学科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是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基础,并且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数学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节课的课容量大而且内容相对初中更加抽象、更加难理解。开始学生感到学习比较吃力、作业出错较多都是很正常的现象。解决这些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训练。怎样学好高中数学是许多学生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许多同学进入高一后非常困惑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学好高中数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前要预习。初中每节课的内容较少且易于理解,而高中课容量大且相对较难。适当的预习将有利于提高每节课的听课质量。
(二)上课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初中的课程进度相对宽松,每次期中或期末考试之前有比较充裕的复习时间,而高中的进度相对紧张,考试以前几乎没有复习时间。这就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记好笔记,作好当天的课程复习,也有利于自己经常进行阶段性复习。
(三)该记住的一定要记住。有一些公式、定理、规律和方法是要求熟记的,一定要准确、熟练地记忆。
(四)学会读书,注意复习。对于讲过的内容要进行及时复习,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对每节课老师讲完的内容一定要回头再复习,加以巩固、理解,这样知识掌握的就比较牢固、扎实,尤其是对课堂上老师讲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