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为教师提供组织教学的结构和逻辑,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学生群体,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艾滋病班会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艾滋病班会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艾滋病知识读本”是小学《健康与安全》课程中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了解艾滋病的国内外流行趋势;理解艾滋病对人类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其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理、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以及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通过学习熟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手段。
(2)技能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为,预防艾滋病的侵袭,并能够力所能及的指导帮助身边的人进行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激发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为社会预防艾滋工作做出应有贡献。
教学重点:
艾滋病传播途径与预防。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指导日常行为。
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的主脉络是:复习第一课时艾滋病的相关概念——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的紧迫性——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能够用来指导日常行为——引导学生关注并投入全社会的预防艾滋病工作。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艾滋病病毒图片引出课题——艾滋病
2、复习
复习艾滋病名称来历、艾滋病毒、潜伏期窗口期等相关概念。
3、内容深化
通过有关艾滋病患者的真实照片对学生产生强烈震撼,结合相关图表、事例以说明艾滋病的巨大危害性和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工作的紧迫性。
4、重点内容
学习、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并通过分析日常行为具体事例进一步加强、巩固相关知识的落实。
5、学习延伸
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投入防治艾滋的实际行动中,以国际艾滋病日和“红丝带”为引线,进一步促进学生关注、参与防治艾滋的社会公益活动。
6、学习拓展
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中,根据多媒体课件的详细步骤,一步步进行教学。在导入部分、复习部分、延伸拓展部分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原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艾滋病班会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了解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意义及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和谐相处,共享生命
教学概要:
提出什么是艾滋病,引出艾滋病传染的`三大主要途径,引导学生自行讨论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并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危害,增强学生珍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课前搜集与艾滋病相关的资料,如传染途径、预防措施、流行现状、危害,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意义及途径。
教师活动:
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点,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并准备相关材料,如图片、测试题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大屏幕展示: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武器。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 ds)估计,如果未能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达到1000万。
师生共同讨论引出艾滋病的话题。
(设计思想:新课程倡导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一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共同讨论,给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讲授新课
(一)艾滋病师:大家知道什么是艾滋病吗?
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材料
(教学预测及对策:新时代的中学生,对艾滋病的概念并不陌生,鼓励学生大胆讲述,教师给予指导)
学生总结得出: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力,感染其它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目前无药可治。
(设计思想:教学不在于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并且运用已获取的知识。让学生整理自己搜集的知识并通过讲述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使学生学会自学、自解、自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师:课前大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搜集了许多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下面以组为单位,每组进行讨论,最后请各组派一名同学当一回解说员,帮助我们一起了解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生:讨论得出分别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教师小结:艾滋病传播的三大主要途径(大屏幕展示)
1、性接触传播:
(1)目前全球主要的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2)艾滋病可通过性交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3)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2、血液传播:
(1)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医疗器械,共用注射器吸毒是感染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2)接受未经血液筛查的输血;
(3)接受未经筛查的器官或组织移植。
3、母婴传播:
(1)母婴传播的概率在25%~40%之间;
(2)感染的母亲可通过胎盘、分娩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3)感染的母亲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
(设计思想: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可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纠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对自身已掌握知识的认识及运用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三)艾滋病预防措施
师:刚刚我们总结了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大家想想我们该怎样来预防艾滋病呢?
生: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总结如下(大屏幕显示):
1、自爱,遵守性道德,杜绝婚外性行为。
2、使用安全套。
3、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4、关爱下一代,受病毒感染的女性应避免怀孕。
(四)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流行现状:
师:各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指派一名同学公布收集的最新数据
(教学预测及设计思想:每个同学所收集资料的侧重面不同,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和教师间、学生和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分享健康信息、彼此的经历和经验,相互促进提高。)
教师概括小结:(大屏幕展示)
1、自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幸免。感染者95%在发展中国家。
2、目前,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继续呈蔓延之势。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发布的《2006年世界艾滋病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30万,使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达3950万,同时全球又有290万人死于艾滋病。
3、80年代艾滋病流行几乎不涉及妇女和儿童,而现在有成千上万的妇女儿童感染h i v,他们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到2010年,如果艾滋病的传播末得以控制,那么,在流行严重的地区,艾滋病将使婴儿死亡率增加75%,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增加一倍还多。
4、卫生部通报显示:①我国报告的感染者和病人人数增加。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止2006年10月31日,全国历年累计报告艾滋病1837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40667例;死亡12464例。②三种传播途径并存。③经性途径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