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三峡教案5篇

时间:2023-10-26 作者:Animai 教学文档

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进展进行定期更新,我们可以通过教案来引导学生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游三峡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游三峡教案5篇

游三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生共同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三峡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照片,也可以谈谈自己游览三峡的感受。教师酌情补充。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得到的收获。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写了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下列特点:

早晨: 清新而明净 明朗

中午: 热烈

下午: 平静、轻缓

夜: 沉沉欲睡 惊醒

3、朗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课文是如何具体地写三峡一天中的美景的?把你喜欢的句段找出来,读一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讨论结果。

4、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三峡风光片。

游三峡教案篇2

教学内容:三峡之秋

教学要求:

1、积累词汇;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

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

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生介绍三峡

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

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

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

三、新授

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

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

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三峡之秋》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游三峡教案篇3

总体设计:

郦道元的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布局自然,思路清晰,摇曳多姿,融情于景;要让学生用心体会,才能获得美的享受。教读第一课时,宜采用文言文教学的四步诵读法,通过朗读、理解、质疑、品析,进行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收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设计:

分四个环节:1、导入;2、确定目标;3、分步诵读;4、反馈检测。

第一环节:导语设计

由《三峡》风光片导入课文的学习。

设计依据:知识的开端永远必须来自感官,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学的金科玉律。所以本课在导入时采用生声情并茂的视频课件,创设了富有美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三峡优美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激发了强烈的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确定学习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旧知和经验阅读的方法,由学生个体设计学习目标,然后教师删繁就简,总结归纳三维目标,板书。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3、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山川的壮美,培养爱国的深厚感情。

设计依据: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由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师平等对话,体现了《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第三环节:实施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教学模式

文言文四步诵读法:(投影)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这是我们初二语文组共同探索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下面是我对这一模式的处理:

第一步:朗读:读准字音,朗读指导

实施步骤:1、学生自读;2、教师范读;3、提问朗读;4、全班齐读。

设计依据: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读是掌握其内容的第一法宝,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本环节的设计凸显了学习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培养语感。

第二步:解读:准确翻译,理解内容

实施步骤:1、复习《文言文的翻译六法》

①对:即对译。②换:即替换。③留:即保留。

④删:即删略。⑤补:即补充。⑥调:即调换。

2、学生按照翻译六法,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翻译课文。

3、小组交流,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可投影点拨)

4、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等。

5、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数字拔高即用书字梳理文言知识,归纳出几个通假字,几个异议词等。

设计依据: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它的设计是为了体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更学到了语文知识,达到语文课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第三步:研读:质疑探究,提炼主题

实施步骤:让学生精读课文,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说说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提出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进而提炼主题。

教师可准备几个问题:

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处需要教师点拨(并板书归纳):

本文主要写的是三峡的形势和景色。先写山后写水,写山抓住连绵、高峻的特点,表现山势雄伟,这是全景;后分写四季景色。作者不按时序,先写夏季,浓墨于江水暴涨时的湍急,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再写春冬季节,重彩于风平浪静时水清、树荣、山峻、草茂的画境,展现三峡的山光水色;最后写秋季,落笔于晴初霜旦时的林寒涧肃,更添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最后引用渔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渔人的悲凉心境,给人余音缭绕的感觉,如果说,前面所写的是风景的话,这声渔歌则表达了风情,歌衬托三峡深秋的清幽寂静,令人伤感的气氛,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设计依据: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主题;同时体现《课标》要求,在解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独到的见解与体会,学会质疑,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品读:品味语言,赏析靓点。

实施步骤:跳读课文,让学生找出自己

...
《游三峡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