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教案有助于教师计划适当的评估和测验,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经历从时间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体会百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让学生客气课前收集百分数的资料。
2.计算机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
1.教师结合自己学校的足球对的数据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自己解决“比一比”中让学生罚点球问题,接着讨论“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比要性,从而引入百分数,(教师板书)
二、 教学百分数的读写
写作22%读作:百分之二十二
三、介绍百分数的`意义
1.教师通过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比如各种酒类的浓度表示,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相比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者百分率。
2.练一练
让学生结合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说明上面题目中百分数所代表
的具体意义。“罚点球”其实就是求一个人的进球率,“哪个品种发芽情况好”指的是发芽率。
三、教“读一读说一说”
1.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每个情境百分数的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在全班交流。
四、练习
让学生自己完成,全班讲评。
五、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
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
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
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表面积)
(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
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
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
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
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
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2、难点: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三、课堂引入:
下表显示的是上海20_年2月下旬和20_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如何对这两段时间的气温进行比较呢?
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较两段时间气温的高低,求平均气温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经计算可以看出,对于2月下旬的这段时间而言,20_年和20_年上海地区的平均气温相等,都是12度.
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没有什么差异呢?
根据两段时间的气温情况可绘成的折线图.
观察一下,它们有区别吗?说说你观察得到的结果.
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到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range)。
四、例习题分析
本节课在教材中没有相应的例题,教材p152习题分析
问题1可由极差计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较大,结合本题背景可以说明该村贫富差距较大.问题2涉及前一个学期统计知识首先应回忆复习已学知识.问题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一、学情分析
我班有学生xx人,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长辈过分宠爱,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培养,学会思考方法,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分数加减法”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