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适切性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它关系到的成败,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到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以保持课程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的形成中班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的形成中班教案篇1
数学活动:
9、10的形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理解9、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ppt,数字1-10;
2、每组一份花片、一份蜡笔,每人一张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简单复习2——8的形成
1、玩拍手游戏,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1添上1就是几?
幼儿:姚老师,告诉你,1添上1就是2
2、边拍手边依次出示数字1—8,集体认读。
二、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形成
1、出示ppt:
请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小鸟,花,苹果)
请你们数数它们的数量都是几?(8只小鸟、9朵花、9个苹果)
2、操作ppt,数量发生变化(飞来一只鸟、开出一朵花、拿走一个苹果):
仔细看看,什么变化了?
引导讲述:8只小鸟添上1只就是9只小鸟;8朵花添上1朵花是9朵花;9个苹果去掉一个是8个苹果。
3、追问:
那9去掉1就是几?(出示“8”,巩固认读)
8添上1是几?9添上1呢?(依次出示9、10,引导幼儿认读)
三、进一步感知9、10的形成
1、根据教师指令幼儿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片:
请拿出数字8的花片朋友——幼儿取8片花片并排成一排。
想一想怎样让8片花片变成9片?——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8片添上1片是9片
9片又怎么变成10片呢?10片去掉一片是几片?10去掉1就是几?
2、介绍操作单,幼儿独立操作:
看看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数一数对应房子里的实物数量是多少,是不是一样?如果不是,请想办法变成一样多。
四、结束
1、简单介绍操作结果,鼓励用简短的语言讲述。
2、数字9除了表示9片积木,还可以表示什么东西也是9个呢?数字10呢?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掖 之 柳谷 有开石焉,始见於 建安 ,形成於 黄初 ,文备於 太和 ,周围七寻,中高一仞。" 秦牧《艺海拾贝·核心》:"有了一定的压力作用,水才形成水柱,奔涌而出,出现了语言的喷泉。" 。
数的形成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5添上1是6的规律,学习6的形成。
2、运用数的形成规律,引导幼儿理解6的数量。
【活动准备】
1、塑料夹子每个幼儿6个。
2、松鼠图片6张、圆圈6个。
3、数字卡片1~6,每个幼儿1套。
【活动过程】
(一)小游戏:“摇铃夹夹子”。
教师摇铃,请幼儿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请幼儿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说出总数,并举出相应的形成。
(二)学习6的形成
1.教师出示5张松鼠图片,引导幼儿想想如何使松鼠图片变成6张。
2.引导幼儿理解5张松鼠图片添上1张松鼠图片是6张松鼠图片,5添上1是6。
(三)小松鼠画圆圈。
1.教师出示圆圈,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如何使圆圈和松鼠一样多。
2.引导幼儿先数松鼠是几个,再数出和松鼠一样多的圆圈。
3.松鼠和圆圈对应排列,请幼儿数出圆圈的总数。
4.引导幼儿理解6个圆圈可以表示6只松鼠。
(四)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应操作活动。
数的形成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手口一致地点数6个或7个物品,说出总数。
2、感知数字6、7的形成和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会认读数字6、7。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字有好奇心。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数字卡片”;“黑白灰串珠”。
2、学具准备:“数字客片”。
3、《操作册》第3册第9—10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
走线,线上游戏:开火车。随音乐节奏开火车,节奏快,火车就开得快,节奏慢,火车就开得慢。游戏结束时,让幼儿猜谜:说它是花没人栽,六个花瓣空中开。
北风送它下地来,地上、树上一片白。(雪花)
2、集体活动。
(1)学习6的形成。
教师请幼儿拿出“黑白灰串珠”,先拿出黑色串珠,请幼儿点数,一共有5颗。再拿出6的串珠,让幼儿换茬这串串珠与5的串珠有什么不同。(多了一颗白色粒珠。)数一数,这一串串珠有几颗。
小结:5添上1就是6,6比5多一,5比6少1.
(2)幼儿自己操作探索7的形成。
幼儿拿出7的黑白灰串珠,数一数有多少粒,再与6的串珠比一比,得出6添上1就是7,7比6多1,了解7的形成。
(3)认读数字6、7.
教师:“6个猴子,6个桃子可以用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6“来表示,6像哨子,有一个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脖子;7只小兔、7个胡萝卜可以用数字宝宝”7“来表示、7像爷爷的拐杖。”
3、操作活动
完成《操作册》第3册第9——10的活动。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变变变”,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迅速组成一组,组成各种造型。如6个人组成花朵,7人组成葫芦娃造型等。
活动提示: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使幼儿初步体会到一个数可以代表相同数量的任何物体的个数。
生活中的数学:1、完成《作业纸》第3册第17—20的活动。2、利用挂历、钟表等有数字的物品让孩子认读数字6、7。
数的形成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初步掌握7的形成,以及多1少1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和探索的乐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一次性餐盘、叉子、蛋糕图片各7个、大演示板、智慧盒。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6添1是7,并能用语言描述。
难点:知道数与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并理解7里面有7个1;7个1合起来是7。
活动过程:
(一)导入游戏:《老鼠和猫》
老鼠要去买蛋糕,路上遇到了猫,过去六只老鼠就有一只猫,我们看看有几只猫出现?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教师边说儿歌边用手一个一个的指。
儿歌:小老鼠上大街买蛋糕,遇见猫。(指到谁,谁就说:“老鼠”,当指到六个人的时候,那个幼儿就要学一声猫叫。)
例: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老鼠、猫。看哪位幼儿点数清晰,反应最快。
(二)讲解操作:
1、通过猫和老鼠吃蛋糕的故事,学习7的形成。
教师讲述:刚才我们请的谁呀?我是怎样指的老鼠呀?(一个一个的指)我们现在一只一只的把老鼠请出来吧!
提问幼儿:几只老鼠?我们一起点数。
教师小结:6老鼠又来了一只猫,现在是几只动物?
6只老鼠添上一只猫是7只动物,6添1是7。
2、教师出示6个空的一次性餐盘当蛋糕盒,有序摆好6个,幼儿点数。
提问幼儿:
(1)有几个盘子。
(2)比较动物和盘子一样多吗?谁多谁少?多几个?少几个?
教师讲述:我们给老鼠盘子,猫不高兴了,怎么使6个盘子变成7个盘子?
教师总结:对!6个盘子再添上1个盘子(彩色)是7个盘子,6添1是7。
3、发蛋糕。
教师讲述:小朋友们我们为每只小老鼠发蛋糕吧!(请幼儿在分餐盘的上面一个一个将蛋糕对应放好)。
提问幼儿:蛋糕是怎么放到盘子上的?6里面有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