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来了科学教案7篇

时间:2023-11-06 作者:tddiction 教学文档

教案需要根据学校的政策进行调整,教案通常根据学科、年级和学生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蚂蚁来了科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蚂蚁来了科学教案7篇

蚂蚁来了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

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

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

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

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

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

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

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

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

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

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

(只要能吃的它都吃)

2、触角的作用

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

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4、蚂蚁的家

(1)师:蚂蚁闻着气味回到了自己的家,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的家在哪里?它是家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2)蚂蚁是一个人住呢?还是很多人住?(群居)蚂蚁喜欢群居,它们的家会有什么样的建筑(育婴室、国王的宫殿、储藏室、休息室等等)

5、蚂蚁的分工

蚂蚁的家真大呀!那你们知道蚂蚁的家里都有谁吗?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分别引出母蚁、父蚁、工蚁、兵蚁)

母蚁(蚁后):蚂蚁家族中体形最大的,蚁后原先有翅膀,生完蚁宝宝后它的翅膀就会脱落。

父蚁(雄蚁):它有翅膀,它的工作是等待飞行。

工蚁:负责找寻食物,照顾蚁宝宝。

兵蚁:负责保护蚂蚁家,防止敌人来侵入它们。

小结:原来蚂蚁的家是一个大家庭,人们都喜欢叫它“蚂蚁王国”。

四、蚂蚁王国。

蚂蚁王国里真热闹呀!现在请小朋友们也来设计一个热闹的蚂蚁王国好吗?

1、交待绘画步骤。

2、幼儿作画。

蚂蚁来了科学教案篇2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儿: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儿: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儿: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儿: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教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儿: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教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教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教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教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儿:蚂蚁会自救。

教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个人反思:

1、活动中的优点:

此次探索活动源于幼儿一次意外现象的发现,产生了“蚂蚁会不会游泳”的疑问。由于问题是幼儿在活中发现的,所以幼儿探索时兴趣浓厚。老师能适时引导,通过猜想、动手实验、验证猜想,使幼儿从刚开始以自我为中心的.无依据猜想到根据客观依据进行猜想,培养了幼儿求真的学

...
《蚂蚁来了科学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