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教师可以借助教育技术来增强教案的适切性,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互动方式,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多快乐音乐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多快乐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弹簧步,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对孔雀的认识与喜爱。
2、体验用舞蹈表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课件、音乐活动过程:
一、交流经验,引发兴趣1、师: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会有什么小动物?谁能用动作来告诉我?
2、幼儿大胆做动作并互相猜测动物名称。
3、师:这些小动物都来自各个地方,那么在美丽的西双版纳云南那边也有一种美丽的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不知道)——教师做孔雀手势提示。
4、跟着教师做孔雀手势。
二、进入情景,学习舞步1、师:想去看孔雀吗?那就乘上我们的大巴士到西双版纳去,西双版纳比较远,去的时候一定要带好安全带。
2、师:我们的车子一会儿开得快一会开得慢,而且还有山路,很崎岖,你们一定要跟上哦!
3、教师以驾驶员的身份示范动作,区别慢慢开与快快开的差别。
4、幼儿跟着音乐与教师一起搭乘大巴。
5、着重讲解弹簧步:膝盖要弯曲,左脚一步右脚一步,要有弹性,膝盖不弯曲就会很僵硬。
三、尝试表现孔雀的动态1、师:你们觉得孔雀来了吗?听孔雀来了!远远的`一只美丽的孔雀渐渐地向我们小朋友走来。出来了吗?当我们眼睛睁得大大的时候,孔雀就出来了,多漂亮!(播放课件)2、师:这是傣族的竹楼,孔雀就住在这儿。这是什么颜色的孔雀?(白孔雀)3、(出示孔雀开屏图片)我们也来开开屏,幼儿张开手臂上下舞动。
4、瞧,这是谁呀?——这是演员,跳的是孔雀舞。
5、学着模仿与想象孔雀的动作。
1)孔雀的头怎么做呀?——三根手指三根毛,要竖直,高高的在头上。
2)孔雀理理自己的羽毛。
3)孔雀开屏。
4)孔雀喝水。
6、教师示范——将所有的动作编进音乐里。
7、幼儿与教师跟这音乐共同演绎孔雀。
8、请幼儿交流自己不同的孔雀动作。
9、想象走路的孔雀样子并创编舞蹈动作——配音乐加上弹簧步。
四、活动延伸我们小朋友跳得真不错,老师建议可以几个小朋友合作一起表演孔雀舞,排一些队形,作为演出节目在北石小剧团里表演,好不好?
多快乐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和它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感受其欢快、活泼的音乐风格。
2、尝试听辨乐曲旋律的变化,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和内容。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了解过鼹鼠的形态、生活习性。
2、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鼹鼠》音乐cd盒、小鼹鼠的课件。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4--25页。
活动过程:
一、通过"切土豆请客"的手指游戏熟悉音乐节奏,引出小鼹鼠。
师:今天老师请客,请大家吃什么呢?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摸一下?
幼:土豆师:
1)、可是生的土豆怎么吃呢?我们炒一盘土豆泥,我们一起切土豆。
2)、拿出大土豆,放在菜板上,拿出大菜刀,我们一起切土豆。
3)、切切切切切切切,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三遍)
4)、呀,土豆切好了,让我们一起来做土豆泥吧,捶捶捶捶捶捶捶,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哧,(三遍)
5)、呀,土豆变成土豆泥了,哇,好香呀,把谁给吸引来了呢?
二、老师出示课件边放音乐旋律第一遍露出小尾巴,第二遍露出两颗门牙。
师:猜一下这是谁?
幼:小鼹鼠师:哇,小鼹鼠来了,大家悄悄的闭上眼睛,听小鼹鼠在干什么?(提问)
三、感受作品abac的结构师:小鼹鼠悄悄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小鼹鼠今天过生日,他要我们去参加她的生日宴会,那我们排好队出发吧,(听音乐a排队走)b段:听到狮子声音吓了一跳后继续走,小朋友们突然从一个坡上滑了下去。
a段:同a段c段:到了小鼹鼠家一起游戏,天黑了赶紧回家。
四、整体欣赏音乐,并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
师:小鼹鼠太调皮了,看这只调皮的小鼹鼠又在干什么?
1)、老师编讲故事边用手指表演:森林里住着一群小鼹鼠,每天他们都会排着整齐的队伍,可是这只调皮的小鼹鼠总喜欢离开队伍,但是到最会回到队伍来,因为一个人行走是非常危险的。
2)、教师继续讲述:突然,他听到了一个可怕的声音。好像是狮子的声音,好像又不是,就整整队伍继续走。小鼹鼠们在一个小土坡上突然滑了一跤,一下子滑了下去。
3)、教师继续讲述:小鼹鼠们继续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调皮的小鼹鼠还会继续离开队伍,但是到最后他们又回到队伍中来。
4)、教师讲述:它们来到了一片草地上,草地上有美丽的蝴蝶在跳着舞蹈。玩着玩着天黑了,大狮子要出来了,小鼹鼠们急急忙忙回家了。
五、用身体其他部位来表现音乐。
师:调皮的小鼹鼠除了在肩膀上走还在那里走?
幼:头上、腰上、腿、脚......
师:那小鼹鼠来到了头上(随音乐做动作)
六、游戏《快乐的小鼹鼠》
师:小朋友扮演小鼹鼠,老师当妈妈,大家一起等到朋友家,要求小鼹鼠把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改变了老师听着音乐先做示范或是将动作先灌输给孩子们的做法,限制孩子就是只能做老师想到的动作。再就是教师适时退出给幼儿空间,还有就是老师没有让孩子坐下来。
在实施的时候首先音乐欣赏同时或者之后都是让孩子们先感知想象创作动作,不能剥脱孩子的'主体一直让孩子们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只是协助。其次是互相学习,让能力强的孩子进行展示,并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创编动作在最后的游戏巩固中,教师退出,让幼儿扮演互换角色可怕的动物、小鼹鼠进行展现,然后才是老师的有意识的加入丰富孩子们的动作。最后是没让孩子坐下来一直让孩子感受音乐直接用肢体动作表现并讲述,老师只是在孩子匮乏的时候给予指导。
这样的改变首先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投入到音乐中,幼儿大胆想象和创编动作,体现幼儿自主性、创造性。其次就是这样让幼儿能先自主体验,音乐教育就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帮助幼儿感知、理解、熟悉音乐语言,这次活动每当音乐出现教师引导幼儿充分一眼音乐,从倾听带借助动作、语言以及回忆帮助幼儿体验音乐、增强感受,在音乐基础上进行创编。最后就是教师退出,让幼儿引导带领大家一起做动作,让幼儿互换角色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中存在的不足是因为是放开性的孩子们想象做动作个别幼儿放不开出现了模仿,还有就是违反游戏规则。因此在以后的音乐欣赏活动中要做采取的措施是:多多的让幼儿自己表现感知到的音乐意境,感受到什么做什么,老师不能一再的示范,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针对违反规则的幼儿,老师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让孩子不断的想就会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不断的变化幼儿才会有新的提升。
多快乐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3/4节拍的特点,用流畅、欢快的声音唱出小蜗牛逍遥、自在的心情。
3、进一步了解蜗牛背壳的神奇作用。
活动准备:
1、歌曲cd
2、蜗牛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蜗牛图片,引出歌名。
(1)师:快乐的小蜗牛,背着房子去旅游,你想做这只快乐的小蜗牛吗?
(2)师:我们一起来学一首歌唱小蜗牛的歌,名字就叫《快乐的小蜗牛》,仔细听听歌里是怎样唱小蜗牛的。
2、欣赏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师:歌里唱的是怎样的一只小蜗牛?小蜗牛想去干什么?
(2)欣赏歌曲第二遍。
师:小蜗牛的`房子有什么好处?
(3)欣赏歌曲第三遍。
小蜗牛有很神奇的背壳,就像一座房子,风雨都不怕,它可以到处旅行,多么逍遥自在。
3、幼儿学唱歌曲。
(1)幼儿按歌曲节拍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