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教案8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pUssy 教学文档

教案的适切性是课程设计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教案可以在多种教育环境中使用,包括学校、大学和培训机构,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音乐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初中音乐课教案8篇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1

一、 教学内容:

1、由课本上的小插图引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画面,因地制宜地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发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2、聆听几段熟悉的音乐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揭示一个道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像的。

教后记:学生参与的程度、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是评价这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3、掌握探索、发现音乐的基本途径与技巧。

4、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大胆、自信地展示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谈话、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综合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课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开始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沟通联系呢?(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是通过简单的音节、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来沟通的。他们在共同完成同一个工作时,有什么办法来协调动作的统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比如,筏树。(学生讨论,发表意见)他们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或一定的音节,由一个人做指挥(领唱),其他的人随着他的领导统一了动作、统一了速度等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也就是民歌的最早形式——劳动号子。在平原上的人们唱的号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号子。在山区上作业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其实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例如:我们在北京旅游去到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就会听到买卖的吆喝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新课:生活中的音乐。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自如地表演自己常听的音乐片段。话题是:生活中的音乐,你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吗?你会唱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吗?

2、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我们劳动时离不开音乐、在祭祀时需要音乐,高兴时、悲伤时都需要音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普通人还是伟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离不开音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

3、各种生活场景都不能没有音乐,无论是群众集会还是个人休闲,无论是欢庆国庆还是欢送亲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车站候车等,都离不开音乐。

4、 欣赏音乐,为场景选配恰当的音乐。(听后学生展开讨论,对比答案)

5、得出结论: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小结本课。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2

教学理念及设计思路:

歌曲《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也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

将“灯歌”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作为本课的知识点和动点贯穿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的动。使学生在动中体验,在动中喜悦,从而真正了解江西灯歌的音乐与舞蹈特征。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对比欣赏法、视觉图像法、参与体验法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看”、“做”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亲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解接受。本课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去发现问题、学生互相交流讨论问题,采用交流重于传授式教学。并将难点教学融入兴趣中,与学生在反复对答演唱中,师生互动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难点。

教学过程:

一、走进江西

展示一幅瀑布画面——庐山瀑布,请学生介绍江西人文,景色等。(设计意图:音乐是人文的一个严重领域这一理念。体现人文、学科的交叉,使学生加深对江西的了解。)

二、感受江西民歌(播放歌曲)

1、《江西是个好地方》。

2、《请茶歌》。

3、《斑鸠调》。

提问:歌曲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曲中有哪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你们能模仿这几种动物的叫声吗?

(设计意图:体现课标内容弘扬民族音乐,通过欣赏几首江西民歌,使学生了解和心爱江西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江西的兴趣。)

三、学唱民歌

1、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随音乐唱出动物的叫声。

2、请学生解放分组互相演唱并讨论歌曲的音乐特征:节奏、旋律、歌词、演唱形式等。

3、学生演唱第一段,教师伴奏询问学生哪一句最难演唱,为什么难唱?

4、出示难点旋律:

a范唱难点旋律。

b指导学生边唱边按旋律的凹凸用手指画出旋律线。 c师与全体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d师与个别学生对答演唱难点部分。 e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f教师伴奏难点部分。

5、放全曲伴奏带,提问:《斑鸠调》适合在什么场合演唱?并介绍“灯歌”。

6、音乐活动:

教师伴奏《斑鸠调》第一段指导学生模拟一场“灯歌会”。

(设计意图: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参与体验,在课堂上“动”起来。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全身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四、小结:

教师小结,放录音《江西是个好地方》,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

初中音乐课教案篇3

1、引入:

⑴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带来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大家先猜一下老师会唱一首什么歌?

⑵播放《为了谁》的伴奏,老师深情地演唱。

⑶那么大家知道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为谁而作的吗?(学生回答)

⑷对,这首歌就是在1998年抗击洪水中,为歌颂广大武警官兵为了人民的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抗洪的动人事迹而作的,而这些抗洪将士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底下最可爱却又最普通的“兵”。同学们,他们这种崇高的思想、振奋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值)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师提示:积极进取?消极颓废?)

2、同学们,你们了解军人吗?你们能谈谈对军人的认识吗?

保卫国家的人、铁打的汉子、最可爱的人、穿绿军装的人……是啊,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不说战争时期,就说当今的和平年代,海难大搜救、反恐辑捕、核泄露应急救援、抗洪抢险,哪次没有军人一马当先的开路队伍?每次总是耳闻目睹着绿色的身影赴汤蹈火、勇往直前、抛头颅洒热血换取百姓生命的悲壮场面;在死神威逼着人民性命的危难时刻,只要绿军装的身影一出现,生命就有了希望,曙光就会驱散了阴霾。

3、说句心里话,我们总是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觉,那么大家考虑一下,他们“特殊”在什么地方?特殊的地方实在太多了,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欣赏《当兵的人》(放录音)。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兵,来了解一个兵,好吗?

⑴发声练习:1= c-f 2/4

1 3 | 5 3 | 1 3 |

mi mi mi mi ma ma

5 3 | 1 0 ||

ma ma ma

顿音如跑操时喊1234,头正、身直、口腔如半打哈欠状。

⑵学唱歌曲。

①歌曲重复播放,学生分组自学。

②有节奏地朗诵歌词。

③以比赛的形式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歌曲学生较熟悉,用分组自学方式,可发挥学习

...
《初中音乐课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