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改进教案的质量,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记录下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中美术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美术教案篇1
标志设计
(七年级上册第4课)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教材以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的设计方法与应用来组织教学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应用标志知识的能力。
从地位作用看:本课是对过去的美术知识与生活经验综合运用,从标志设计创意和应用中,开发创意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教学内容看:本课教材可分两个部分:标志单体设计和综合应用。知识点有标志的分类、表现形式、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应用;实例主要有奥运会标志设计理念、设计工作室标志设计元素分析和中学运动会的系列化视觉设计等;学生活动一是设计学校公共标志,活动二是小组合作设计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系列化的视觉设计。教材还有相关链接的拓展内容,以及评价要点。理论虽丰富,但实践性强;概念虽很多、但系统性明确。
从学情分析看:标志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视觉艺术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生活经验有一定的日常积累,所以,适合以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开展课程活动。并且,设计艺术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参与度。本教材也在这一点上做了充分的资源准备,各类实例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为第一课时,学习标志的单体设计,分信息收集(加法)、信息处理(减法)和信息传达(等于)三个环节展开,为第二课标志设计综合应用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设计的几种常用手法。
2.过程目标:在大胆表现、自我创意中,打开发散性的设计思维。
3.情感目标:认识标志设计之美,体验标志创意之美,增加对设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标志的分类和几种标志设计的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2.难点:如何使想法转化为独特和优美的标志图形。
四、教学方法
1.概念通俗化:本课概念丰富,学生难理解,不容易记忆,教师将标志设计的手法归纳为“加法”、“减法”和“等号”,把教材的知识点渗透其中,通俗易懂,便于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加法”即标志元素收集,各类图形符号的组合表现丰富的内涵;“减法”即标志图形的处理,对素材进行艺术的概括与提炼;等号”即标志图形的传达,内容的定位。
2.图形引导法: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图形,用图形对话的方式,突出美术课的视觉性,在图形体验中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突出教学重点。
3.实战教学法:教学过程不重套路,在大致的思路下重实战,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境,引发课堂大胆思维的氛围,在师生思维碰撞中产生标志设计创意的火花,解决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
学生:作业纸、笔等绘画。
五、教学过程
(一)圆形相加游戏导入,理解标志的元素。
1.圆形相加游戏
一个圆形……
两个圆形……
(答案千千万)
三个圆形……红绿灯
四个圆形……奥迪
五个圆形……国际奥委会
2.引导学生发现
打开教材,用加法的概念欣赏和理解教材中历届奥运会的标志构成元素和深刻内涵。
3.概括要点,揭示课题
在师生图形对话中,板书:标志设计
图案(形、色) 传达 信息
(内容) (方法) ()
用特定的图案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就是标志
(二)从标志的分类中展??
红绿灯 奥迪 五环 正好是标志的三个不同门类:
即公共标志 企业标志 机构标志……
教材中还例举了其他门类的标志……认识标志的分类
(三)从标志设计的方法中深入
不同门类的标志各式各样,设计方法却有相同的规律可循。
1. 方法一:加法,举例引导
将象征的图案通过“加法”结合,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奥迪:
四个图形象征四大分部,组合叠加象征企业合并。
奥运五环:
五圆形象征五大洲,组合叠加象征团结友爱。
结论:
运用抽象图案的象征,通过“加法”,丰富的设计内涵,形成了标志。 加法延伸: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与文字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中国印标志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与数字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香港回归标志
2.方法二:减法
通过“减法”,将标志图案简洁明确,也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注意危险:
醒目的黄黑警示色,单纯的感叹号,“减”略却快速地传达了信息,形成标志……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初中美术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初中美术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t;我喜爱的书>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类型课。把书封设计的学习与装饰学生自己喜爱的书结合,通过设计自己喜爱书籍的封面《我喜爱的书》,掌握书籍封面设计的基本技巧,培养其设计意识。
编者没有沿袭传统的以具象图形为主的设计形式,而是强化了借助文字图形这个相对抽象的设计元素进行书籍封面设计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组合、变化、构成为主的设计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变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组合图形等方面来考虑设计,试图把文字作为一种独立的视觉图形进行设计处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封面设计的一般性规律及表现要领。
这种设计元素的单纯化、抽象化处理,可以促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与掌握封面设计的规律性知识。在学习封面设计的同时,本课侧重于提高学生字体设计的能力。
教材以学生作市场调查的图片导入,让学生到书店选购书籍、观摩书籍封面,并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封面介绍给大家。通过调查、交流丰富学生对书籍封面的认识,在交流不同表现形式的书封设计资料的同时,教材提供了相关图例,使学生讨论时根据类别有所对照。教材还提供了书籍封面的展开图片,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书封设计是封面、书脊、封底的统一设计,在设计时要认真综合考虑。
文字的主次、疏密、虚实关系,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种设计处理都直接关系到整个设计的效果,分析时应加以强调。教材对文字的版式组织布局也给予了重点关注。
把学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采用对称或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书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布局形式设计具有个性的书籍封面,并提示可设计系列书封,教材提供了相对应的图例,p3下图还对图例进行了简要分析,使学生获得更多信息。教材主体部分提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照片,对设计制作时运用的材料、手法给予一定提示,用作学生参考。
教材设置的活动一是一个为其后续活动开展设置的教学准备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前提示学生更为明确的活动要求与方法引导,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获得书籍封面设计优劣与市场销售状况之间某种内在联系的调查结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书籍封面对于书籍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考虑到封面设计均衡与否不宜成为前后两个活动最为重要的区分点,教材活动二与活动三的设置在实际教学中或许会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难。因为两种版式布局都属于同一知识层面,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侧重与难度上的明显变化,如果调整为活动一侧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学习,活动二注重形式与内容有机结合的封面设计,则更能体现教学的梯度和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与知识升华,也更易于明确两个活动的不同教学侧重点。
评价建议一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实际状况灵活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