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以确保教案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助于实现这些目标,教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群体和水平进行定制,以满足不同需求,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有关纸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有关纸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动手操作活动,对数字的组成产生兴趣。
2.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并说出5 的四种分合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学习5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房子,动物图片。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在操作活动中能自主探索并说出5的四种分和法,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学习5的组成,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角色复习4的组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师:4只小狗要去两座房子里玩,记住每座房子里都要有小狗,你来帮助他们分一分吧?
小结:所有数量是4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1和3合起是4。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起来是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起来是4。)
二、创设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自主探索5的四种分和法
1.尝试分雪花片,探索5的不同分合方法,初步理解加法、减法含义。
(1)刘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雪花片,分别分到这两座房子里,每座房子里都要有,你来试一试怎么分?
(2)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的?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不一样?
小结:雪花片分给两座房子,有4种不同的分法。
现在小朋友看一看,当黄房子有1个雪花片,红房子有4个,它们合起来就是5;黄房子有2个雪花片,红房子有3个,它们合起来就是5;5个雪花片,分给黄房子3个时,那剩下的2个就给了红房子,5个雪花片,分给黄房子4个时,那剩下的1个就给了红房子。
2.探索圆点的分法,进一步理解5的分合法,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巩固对递增、递减规律的认识。
(1)小朋友请在盘中每次取5个圆点分给黄房子和红房子,试一试有几种分法?可以根据我们学习过的规律来分一分。
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分圆点的情况,有谁的和这位小朋友的分法不一样?
小结:所有数量是5的物品如果要分成两部分,都有四种分法,(5可以分成1和4,1和4合起是5。5可以分成2和3,2和3合起来是5。5可以分成3和2,3和2合起来是5;5可以分成4和1,4和1合起来是5。)
三、播放ppt,引导孩子学习加减法
1.草地上本来有几只小狗,又跑来了几只,怎么列算式呢?
2.观察花园里一共有几只蝴蝶,飞走了几只,现在还剩下几只?怎么列算式?
活动延伸:
回家吃饭的时候帮助妈妈分碗和筷子,试一试有几种分法?
活动反思:
一、自我反思:
此活动的设计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数学课的乐趣。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一开始没有直接点题,而是自然地引出了课题:5的组成。在情景的创设中,幼儿兴趣浓厚,一个个当起了小兔的小帮手,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过来了。在幼儿探索操作的环节中,我放手让幼儿去尝试操作,再通过集体交流,让幼儿在操作、交流中初步感知5分成两份的四组分合式。但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有的幼儿只是随意分合顺序,没有规律;有的幼儿只会分一种的;有的幼儿按顺序分的;有的幼儿有重复分的。但是经过我有意识的引导后,再次让幼儿操作,让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这样活动既得到反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又得到提高。而且这个环节还让幼儿学会观察比较,学会思考,初步培养分析综合能力。还通过游戏,巩固了5的组成,让幼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中体会数学课的乐趣。
二、听课老师对本次活动的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活动中,运用帮小兔想办法——通过操作得出四种分法——通过找朋友游戏与小兔去做客的一系列情节贯穿,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积极的探索出5的最佳分合方法,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注重了幼儿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活动中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既是幼儿思维的过程,又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大班有关纸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探索纸棒的各种玩法,在玩纸棒的过程中学习助跑跨跳动作,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
2.通过自我探索,同伴学习,教师的指导等方式掌握助跑跨跳动作的要领:快快跑,用力蹬地跳。
3.在营救唐僧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
活动准备:
1.西游记音乐四段:猴哥、齐天大圣、女儿情。一个师傅三个徒弟
2.纸棒人手一根
3.点子布置在场地上
4.轮胎四个,绳子若干根。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猴模仿操:带领幼儿扮演角色,活动身体师:“你们看我是谁”,(孙悟空)“对,我是猴王,你们是什么呢?
(小猴子),孩儿们,我们一起来锻炼身体吧!
听音乐与教师共同做热身运动.要求精神饱满,注意节奏感,活动有序.
二、基本部分。
(一)提供材料。自由练习。
1.变出纸棒,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孩儿们,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能想出金箍棒的各种方法吗?比一比谁的办法最多,本领最大!
教师观察各种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活动状况
2.集体展示,互相学习教师请幼儿表演自己玩金箍棒的方法,引导幼儿共同观察学习.
3.引导幼儿两两合作玩金箍棒4.集体展示,互相学习
(1)小猴分散自由玩纸棒如:双脚立定跳过纸棒、用手顶纸棒、击剑、助跑跨跳纸棒等。
(2)幼儿练习金箍棒的多种玩法
(3)幼儿两人一组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4)仔细观察,认真聆听,学习其他小朋友的好玩的方法。
(二)学习助跑跨跳
1.提出助跑跨跳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动作。
师:刚才有两只小猴子说,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我们请他们来表演一下好吗?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跑跑跑,用力蹬地跨过小河。
2.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将两人的纸棒分别放在地上距离为40cm的两个红点子上练习助跑跨跳。
3.教师小结练习情况,集体练习。
4.出示宽为50cm的小河,引导幼儿练习,想一想,小河宽了,我们在跨跳过去时应该注意什么?
(1)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
(2)同时出示40cm和50cm的小河供幼儿自由选择练习
5.出示宽为60cm的小河,引导幼儿练习,想一想,小河更宽了,我们跨跳时应该注意什么呢?鼓励幼儿向难度高的挑战。
(1)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也可视情况示范。
(2)同时出示40cm、50cm、60cm的小河,供幼儿自由选择
①幼儿仔细观察同伴和教师的示范,学习助跑跨跳的动作。
②幼儿两两合作,布置好场地,练习助跑跨跳。
③幼儿集体练习。
④仔细观察同伴的表演,认真听老师讲解。自由选择自己想跨跳的小河练习。
⑤仔细观察同伴的表演,认真听老师讲解,自由选择自己想跨跳的小河练习。
(三)游戏“营救唐僧”
1.讲解游戏规则:
(1)按要求布置场地幼儿按1-4报数,1号2号用纸棒摆小河,3号4号把轮胎摆在指定地点。
(2)幼儿四人一小组,轮流跨跳过小河后,由一人担当唐僧,坐在轮胎上,另外三人负责将轮胎拖到指定地点。
(3)按规则游戏,注意救唐僧时,唐僧手抓住轮胎边,另外三人注意用力的方向。
2.引导幼儿游戏,注意保护幼儿安全
(1)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