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术进展,教案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课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数的含义,知道1个十就是10个一。
2、借助计数器,理解数的组成。
3、复习认识钟表,知道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对策:通过分类练习,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按规律填数。
2、4、6、( )、10、( )、( )。
学生观察。
说一说这里是几个几个地数。
2个2个地数。
这些数字是怎么排列的`?
从小到大。
你会填吗?
学生填写。
完成其余各题。
修改:增加练习:
(1)0 ( )10 ( ) ( )
(2)20 ( ) 16 ( ) 12 10 ( )
(3)1、4、7、( )、( )、( )。
二、画一画。
1、看数画珠
10怎么画?
请你说一说在哪一位上画几颗珠子?
在十位上画一颗表示十。
2、给左边的4个萝卜涂上颜色。把左边第8个萝卜圈起来。
学生指一指左和右。
给左边的4个涂上颜色。
说一说哪4个。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指一指。
把左边第8个圈起来,
请学生数一数。
三、写出下面的钟面上的时间。
1、说一说是几时?
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自己填写其他钟面。
2、说一说大约几时分针怎么指?
分针指着12不到一点,或12刚过一点,时针大约指着几时就是大约几时。
四、画上分针或时针。
学生自己画。
提醒学生:想一想中面上缺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分针画得长一些、时针画得短一些。
学生自己画,然后交流。
五、看图写算式。
看图,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左边9只海狮,右边5只海狮。
你能说四道算式吗?
指名说。
六、在合适的答案下面打勾。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修改:增加练习:根据生活经验连一连。
说一说你几时起床、吃午饭、睡觉……
请你先把下面的时间连好。
再把图与时间相连。
板书设计:
分类复习
2、4、6、( 8 )、10、( 12 )、( 14 )。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2
1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掌握5以内减法口算的方法。
在观察图意的过程中,将图意转化成语言表述,在语言表述的基础上抽象成算式,重点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口算能力。
培养理解符号意义的能力,对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图意,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3教学过程
3.1第一课时
3.1.1教学活动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又到了我们喜欢的数学课了,你们开心吗上课之前老师要考考你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你们是否记得请看大屏幕。方框里的数应该填多少呢
指名回答2~5的分成。
二、探究新知
(一)、感知减法意思
1、今天还有更高兴的事情呢,马戏团的小丑来给我们表演了!(出示图)
谁能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指名到黑板用原片演示减法过程。
3、讲解减号的意义去掉用“—”表示,你能试着用手势表示去掉吗(板书减号)
学生齐读“减号”
4、想刚才我们提的数学问题,我们就可以用减法来表示。(板书4-1=3)
5、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主要内容的“减法”。(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6、指名试着读出减法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减法读法。
7、请学生观看动画
教师指名说减法4-1=3中各个部分表示的意义。
(二)体会减法意思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问题。(出示25页图)
你能说说图中的算式各表示的意思吗
2、既然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这样广泛,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知识。
(三)理解减法的意思
1、马戏团的小丑还没走,小松鼠知道了也想来看一看。
观看动画之后出示26页图。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你能根据这个数学问题列式计算吗(根据学生回答课件课件出示5-3=)
3、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各种计算方法分成,倒着数等方法。
三、巩固提高
现在老师被几道题难住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出示26页练习题)
指名学生到电脑上完成,其余的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强调虚线表示的意思)
独立完成27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完成练习后同学之间相互评价。
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交流评价
根据算式编故事。(给算式,请学生编出数学信息及问题)
四、课末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师总结你们的进步真大,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可真高兴。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我们要好好学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202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1.9.1 9加几|人教课标版。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