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和准备,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教学目标和预期结果,以便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术进展,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篇1
学生视角
青海湖质朴、粗犷、自然的美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清新、柔美的词句也会深深地震撼学生的心灵,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难点
文章文字的描述与学生的想象之间会有一些距离,体会、想象梦幻般的青海湖会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思考
文章以华丽柔美的语言描绘出作者眼中的青海湖。学生会对这些生疏的词所描绘的景象产生困惑。所以教学时,最好借助于录像,在学生面前展示画面?再引导学生合理地想象,加之人情人境地朗读,相信会给学生带来收获。
重点
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青海湖,体会青海湖特有的湛蓝与质朴。
设计特色
读看结合,读想结合,读中悟情。
信息资料
师生共同查阅关于青藏高原、青海湖与文中提到的其他湖的资料以及“世外桃源”的来历。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山川的感情。
2.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的青海湖,各有什么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题,自由交流
1 学生板书课题,注意指导梦幻两个字,并引导体会梦幻的意思。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体会梦幻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
2.对于这个文题我们都想交流哪些内容?
学生可以把由题目所想到的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开启思路,更要从文题中了解青海湖以及文中所涉及到的内容的一些资料。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质疑、解疑,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一些课文以外的知识,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交流预习所得
1.这课文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
(这是一个几乎能全员参与的问题,哪怕读懂了一词、一句,教师也要给予肯定,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2.这课文哪部分能激发起你读的欲望?为什么? .
(这一问题设计能引导学生直接进入文章的重点,以读代讲,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美,在读中积累语言。一个为什么。又引导学生抓 特点,体会作者的技巧,让学生潜移默化地知道一些方法。)
教师加大指的时间,尤为青海湖的蓝、质朴的美,更要在读中体会。说喜欢的原因时,也要结合文章中的重点词。
3.观看录像,看看镜头中的青海湖。
(在观赏的基础上更能感受青海湖的美,会感染学生的情绪,便于教师指导朗读。)
4.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感情。
5.谈谈自己对这文章的、引导学生从语言、层次、等方面来,借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素养。不仅知道作者怎样写,还要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三、文章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理清文章的顺序。可以说先写……再写……然后写……也可以用列提纲的形式。只要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
2、学生全文。
四、课堂练习
1.填空。
青海湖位于( )的青海省东北部,是我国最大的( )和 ( ),面积( )平方公里。
2.填充词语。
扑朔( )( ) 温柔( )雅 毫不( )( ) 酣畅( )( )
世外( )( ) 畅游( )( ) 安家( )户 繁荣( )( )
五、实践活动
我们领略了梦幻般的青海湖,其实祖国的那么多的名湖还有待于我们欣赏。请开个旅行社,每个成员都是小导游,用自己查询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这些湖有西湖、东湖、南湖、鄱阳湖、玄武湖、昆吵湖……
板书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蓝——纯净、深湛、温柔、恬雅
质朴——粗犷、自然
鸟的世界——数万、生机勃勃
鱼的天堂——一群群、一层层、金灿灿、红艳艳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这篇文章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这一单元是游记单元,单元设置的要求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掌握阅读和写作游记的基本方法。它同时也是一篇寄情于景的抒情性散文,课文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在高原上充满梦幻般美丽的青海湖。它不仅景色壮丽,而且生物资源丰富。作者通过这一篇散文,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说教学目标
本课是一篇游记,根据游记这一类型文章的阅读方法,确定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观察景物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
(3)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自己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方法
本文是第一单元游记中的第三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文章体裁的阅读方法,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内容,体味文字中蕴涵的景之美、情之美。为了实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标,我采用“1+1高效合作教学模式”中的“主体阅读模式”来进行教学。“主体阅读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自读感知——研读探究——讨论评价——拓展延伸”。教师在准备教案的同时,学生还要准备相应的学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获取信息、提炼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在老师的激励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互动,以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师生之间的协调互动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来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任务。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树立“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应该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应该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进而形成新的高效课堂运行机制。这节课的具体教学过程是:
第一个环节:自读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观看青海湖的影像资料、让学生充分预习文本内容。进而让学生对青海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所学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研读探究。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设计了两个问题:
1、作者观赏了青海湖的哪些景色?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赏青海湖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
学生在预习中又相继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1、青海湖哪一处景色最美?
2、如果让我们自己编排游览青海湖的行程,怎样安排最为合理?
这些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学生的共鸣,因而也纳入到学生共同研讨的范畴之中。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把自己所找景色及观察顺序板书到黑板上。
第三个环节:讨论评价。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青海湖是美丽的,假如你现在是一名导游,正带领着一个旅游团来到青海湖旅游,请你依据这篇文章,选取青海湖的一个景点,拟写一段导游词。可以灵活地选取文章中优美的句子,添加到你的导游词中。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在充分研讨文本的基础上,自己写出导游词,并交由本组同学加以讨论,最后选出优秀的答案加以展示。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在这一这环节中,我重点设计了这一道思考题:作者希望人们来到美丽的青海湖游览,又怕这里的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青海湖的旅游资源、发展当地经济,又不致于破坏青海湖的环境?
这样的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讨论和思辨。而在讨论思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往往会逐渐统一起来。
学生在自己的学案中甚至还拟了一些保护青海湖的宣传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四个环节,师生共同研读文本,充分体会到这篇游记所蕴涵的语言之美、景色之美、人文之美。
四、说教学设想
在教学时,教师要十分注重创设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良好氛围,如: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海湖蓝色的湖水、青青的草地、迷蒙的鸟岛等自然风景,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还可以利用课文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意韵之美。在第四个环节中,如果时间允许,甚至还可以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