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估课程的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教案通常包括教材的选择和准备,以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数的乘除法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数的乘除法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含义,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3、能初步利用等量划分(包含除)与平均分(等分除)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知道两个量的关系有时可用“小数倍”表示。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小数除以整数中“商与被除数小数点对齐”;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材知识讲解
例1、买3千克黄瓜要5.28元,每千克黄瓜售多少元?
分析与解答:
根据我们的生活,知道5.28元不到6元,因此黄瓜每千克的售价不到2元。又:黄
瓜的单价=黄瓜总价÷数量,因此列出除法算式:5.28÷3
5.28÷3怎样计算呢?
方法1:5.28元=528分528÷3=176(分)176分=1.76元
方法2:5.28元里有528个0.01元,528÷3=176(个)
就是说每千克是176个0.01元,是1.76元
两种方法算得的.结果一样,接近我们的估测,而且两种方法都采用了整数除法计算,
我们尝试用竖式计算:
点拨: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
例3、有3.5千克葡萄干,平均分给7人,每人可分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答:
3.5÷7,显然,每人分到的不足1千克,整数部分不够分,怎么办?
我们把3.5千克转化成3500克计算,3500÷7=500(克),500克=0.5千克。
用竖式计算:
●方法与技巧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被除数末尾有剩余,在剩余部分后面补0继续除。
2、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时,在个位上直接商0,点上小数点,再按整数除法的方法
继续算。
3、求大的量是小的量的几倍时,不仅可以用整数倍,还可用“小数倍”表示。
3、应用
(1)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8千米,几小时后可以到达?
(2)甲种巧克力每千克售65.8元,乙种巧克力每千克售47元。甲种巧克力的单价是
乙种巧克力单价的几倍?
自我检测参考答案
1、1.2,0.003,1.525,0.25
2、 8.1,5.4,0.029,0.065,0.45,0.035
3、(1)180÷48=3.75(小时)
(2)65.8÷47=1.4
小数的乘除法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体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小数四则混合(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学过的小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探讨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能够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理解运算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几天五年级同学对我们平时所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了调查研究,下面就是五年级两个班级的调查汇报情况。(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师:从这个调查汇报情况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五年级1班汇报信息: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五年级2班汇报信息: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
师:看到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研究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根据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教师有选择性地出示问题:一个人4周可产生30.8千克生活垃圾,那么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
学生阅读题目后,教师提问:“要想求出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生活垃圾,需要什么书籍条件?题目中是否直接给出?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独立思考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可能会呈现的方法
一种方法:先计算4×7=28,算出四周一共多少天,再用30.8÷28算出平均一天产生多少垃圾。
另一种方法:先算每周产生多少千克垃圾,用30.8÷4=7.7,再用7.7÷7算出平均每天产生多少千克垃圾。
2、研究除、加混合运算。
出示问题2:一个小区周一到周五共产生生活垃圾3.5吨,周末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3吨。与平时相比这个小区周末每天要多处理多少吨生活垃圾?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列分步算式的同学试着列出综合算式,根据其中的数量关系,运算出结果。
3、总结规律
引导学生面容两题中的三个综合算式,再一次得出结论: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7页算一算
小数的乘除法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自主探索除数是两位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
3、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学生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教师记录下几组典型数据。
(设计意图: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轻松愉快话题,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学习。)
2、让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讨论:冰箱容量和功率有什么关系?得出:一般情况下,电冰箱的容量越大,功率就越大;反之,电冰箱的容量越小,功率就越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丰富生活经验,并自然引出节能冰箱。)
3、教师谈话并介绍节能冰箱与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让学生计算两种冰箱每月的耗电量。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冰箱耗电量学生不太熟悉,教师给出每天的耗电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
二、解决问题
1、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计算,满足学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好奇心,也为下面用竖式计算活动经验。)
2、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结果。
(设计意图:交流列式的想法,用语言描述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三、竖式计算
1、教师谈话,提出用竖式计算的问题,并板书竖式,提出:0.34有两位小数,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怎么办?为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把除数0.34转化成整数34进行计算,要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25.5也要扩大100倍。
(设计意图:试算前的讨论,既是已有知识经验的回顾与迁移,也是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及自主建构知识的重要过程。)
2、学生自主计算,并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对比,然后,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
(设计意图:在思路的基础上,自主计算并检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计算的方法。)
3、提出“节能冰箱每个月的耗电量够普通冰箱用多少天”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补充相关问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掌握计算方法,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4、提出“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小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