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和计划,确保教学有针对性,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考试和测验,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13金色的鱼钩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13金色的鱼钩教案篇1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2)齐读生字、新词。(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 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 :略。
13金色的鱼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领导”,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
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3金色的鱼钩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身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和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劳累。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一帆风顺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高尚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示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方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干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衰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俯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烘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身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高尚,自身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身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身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繁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身吃得少,劳累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