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教案的编写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它是提供高质量教育的关键,教师可以在教案中安排适当的课堂互动和讨论活动,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小班玩沙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玩沙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喜欢科学探索活动,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沙子、放大镜、水、盘子、筷子、玩沙磨具。
活动过程:
1、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沙的特征。(软软的、细小的、一粒一粒等)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东西,就在你们的桌子上,看一看,
是什么?想玩吗?请你去轻轻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玩时不要把沙子扬起来,也不要用手去揉眼睛)
(2)师:在玩的过程中你发现沙是什么样子的?
(3)小结:沙子是有大有小、一粒一粒的,摸在手里是毛毛的、软软的。
2、通过操作再次感受沙的主要特征。(松散)
(1)再次让幼儿玩沙,提出要求:用沙子来搓或捏东西,你想用沙子做什么?(请幼儿回答或与同伴交流),那我们就来比比看,看谁先做好。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交流。
(3)师:哎呀,怎么都没有做好呢?现在请你们学老师的样子,抓一把沙子用力捏,然后再放开手,看沙子是怎样的?(全散开了)
(4)幼儿思考并总结出沙子是松散的特点。
(5)小结:我们刚才用的沙是干沙,干沙是松散的,是一粒一粒的,所以它不能做出造型。
3、自主探索发现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1)师:既然干沙不能做出造型,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2)师:有的小朋友说加点水,加水真的能成功吗?我也不知道,自己动手去试试吧!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交流:这次你成功了吗?(可能会出现水加太多的情况,可照片记录或让其他幼儿直接过来看,当场与幼儿共同解决问题)
(4)小结:沙可以分成干沙和湿沙,沙加了水以后就变成了湿沙,它们能够紧紧地粘在一起,能做出各种造型,但是水不能加太多哦。
4、拓展延伸:沙子的作用
师:其实沙不光可以玩,它还有其他许多本领哦,下次我们再来一起研究一下吧!
小班玩沙子教案篇2
活动前言:
小孩子们都喜欢玩沙子,每次在沙地里都会玩的忘记了时间,有的一些幼儿园还专门为孩子准备了沙子的场地,放了学妈妈们常常是带都带不走,那么小朋友们为什么会爱玩沙子呢?
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玩沙工具进行操作,运用对比的方法,感知沙子的特性。
2、通过玩沙活动激发探究的兴趣,体验玩沙的快乐。
3、了解沙和人类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玩沙工具以及辅助材料,筛子、漏斗、铲子、尼龙带、纸、小盒子等。
2、各种颜色的沙子标本。
3、各种盒子
4、双面胶、胶水、水彩颜料等
5、小脸盆10个、小棒子15支
6、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活动一、流动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用眼睛看、用手摸、用细管吹、用鼻子闻等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2、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归纳沙子的特性:细细的、软软的、一粒一粒的。
3、几个幼儿为一组玩装沙游戏:用筛子、尼龙带、铲子、漏斗、纸、小盒子、瓶子等想办法怎样能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发现放在哪些材料里能发出声音。
4、幼儿将沙子装在各种瓶子里,摇动瓶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你觉得像什么呢?沙瓶子还可以有什么用,引导幼儿沙瓶子还可以用在音乐课中,为歌曲伴奏。
5、放音乐,幼儿用沙瓶子为歌曲打伴奏。
活动二、变湿的沙、建筑城堡
(一)变湿的沙
1、幼儿讨论怎样能使干沙变成湿沙呢?
2、3人一组,引导幼儿将水倒入装有沙子的脸盆里,用筷子搅一搅,并观察湿沙有什么变化。(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在杯底,沙子变湿了。)
3、比较干沙和湿沙的不同,动手操作:请幼儿在两个一模一样的沙漏里倒入干沙与湿沙观察有什么现象。(幼儿操作比较后发现:干沙的颜色浅,能流动,不可以塑造;湿沙的颜色深,不能流动,可以塑造。
(二)、建筑城堡
1、讨论:我们可以用干沙和湿沙一起来做什么东西呢,听说一群小蚂蚁想要有个家,那我们来给小蚂蚁制作城堡吧!那怎样用这些盒子、干沙、湿沙来做城堡呢?
2、小蚂蚁们还喜欢自己家的房子是五颜六色,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忙呢?
3、幼儿自由组合3人一组,幼儿进行建筑城堡:用盒子、干沙、湿沙、胶水、双面胶来建筑。
4、5组幼儿来展示自己的城堡,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来做的,分享乐趣。
5、讨论:“沙子越多越好吗?”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沙尘暴现象,以及沙尘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懂得植树造林的作用,增强环保意识。
小班玩沙子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把握本文有关恐龙灭绝的观点
2、本文说明其观点的行文顺序及语言特点
(二)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合乎逻辑的分析、探索
2、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所说明的事理,领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本文语言严密准确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被公认为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的阿西莫夫所撰写的一篇说明性文章《被压扁的沙子》。
文章的题目通常对文章有一定的.概括或提示作用,看到本文的题目《被压扁的沙子》,你猜想本文会写些什么呢?大概会介绍类似沙子为什么被压扁,或者被压扁的沙子是什么样的之类的问题吧?
本文到底介绍什么科学知识,我们肯定能在文章里找到答案就请大家和我一起进入阿西莫夫书写的科学世界吧!
(二)据言知意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请同学们浏览文章,了解本文究竟揭示了什么科学奥秘,借此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在品析之前解决字词知识
1、文章是介绍沙子的知识吗?(有关恐龙灭绝的原因,原来本文的主角不是沙子,而是恐龙)
2、题目是《被压扁的沙子》,内容却恐龙灭绝的原因,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偏离主题了?我们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会不会更好?
本文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容易激起好奇心,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
3、恐龙灭绝的原因一直是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因而产生两种学说“撞击说”“火山说”在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时,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的观点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推论出来的?
请仔细阅读,圈点勾画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思考作者得出结论的过程
提示:一般文章每个段落中都有概括性、提示性的文字或语句,在阅读中画出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你提炼文章主要信息,快速准确的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所以说,圈点
勾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
小组讨论,与周围同学分享你的阅读信息,并交流观点,让同学明白得出结论的原因及过程[请几名同学展示]
作者运用严谨的思维方法,层层剖析了恐龙灭绝的原因(边总结边板书):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研成果→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指按照人们思维发展的顺序,进行合理的推论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思维过程,写作有关科学知识的文章是通常会采用这种符合思维顺序的方法作为行文思路,这就使逻辑顺序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共同成为说明文的三大说明顺序
(三)顺意品??
同学们对逻辑顺序有了基本认识,可是将深奥的事理由浅入深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一方面需要缜密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借助语言这个有效的交流工具准确严密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品味文章语言特点也是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