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常根据学科、年级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教案的灵活性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六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篇1
【授课内容】18、复制与传播
【课时建议】1课时
【教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有关雕版印刷的历史、制作过程与方法以及它的欣赏价值。了解民间传统年画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氛围浓郁、题材广泛丰富、画中情趣盎然的特点。了解门神的相关知识,感受其装饰与色彩的美感。过程与方法:能用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方法去欣赏和解读年画,并能学习民间木版画的形式,根据门神的形象特点,运用对比色鲜明的色彩,设计、绘制一对门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增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调查学习、了解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的制作方法、过程,以及它对复制和传播民间年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欣赏、分析,了解年画的历史发展及作用,感受门神带给人们的威武、神奇的美感。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培养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难点】门神形象的构思设计。
【突破方法及模式】
本课运用直观演示法、联系生活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学生作品来突破本课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互动模式
【媒体使用】
师:多媒体课件、学生照片、学生作品等。
生:课本、卡纸或素描纸、颜料、水粉或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积累
1、收集有关门神、年画的资料、图片以及相关信息。
2、把收集好的资料进行统一整理,分类。
【设计意图】
通过查询信息,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为课程的顺利奠定基础。分类整理资料提高学生的分配能力。
二、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1、电脑展示图片网页
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都想得到这张美丽的图片,你会用什么方法得到?
1、思考、质疑并回答
学生演示(复制——粘贴)当今社会是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我们每个人如想得到同样美的事物并不难,只需要利用“复制”就可以得到并通过“复制”把文化得以“传播”,既省时又方便。 2、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那在古时候,人们想去传播文化他用什么复制的方法呢?
【设计意图】运用简单的电脑操作,使学生轻松的理解“复制”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引发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动力。三、传授新课
揭示课题——复制与传播课件欣赏
1、了解雕版印刷的历史发展、制作过程。(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雕版印刷的国家,古老的文明正是靠着他们的“复制”才得以传播至今。
2、欣赏雕版印刷作品并引出木版画。
3、欣赏并总结木版画的制作过程、方法引出年画。
总:年画的制作工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早是全部以手工描绘的“生笔画”,后来发展为以定型样稿为底本,把透明白纸覆于其上,一张一张地照样拓描,叫做“过稿活”。这种工艺生产年画数量也很有限,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后来木刻印刷术引入画界。
【设计意图】了解雕版印刷的历史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了解书中文字进一步感受雕版印刷的艺术价值。欣赏雕版印刷作品引出木版画这一艺术形式。以及相关知识。
四、赏析探究
学习年画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质疑。
提问:(1)年画有多少种形式?
(2)年画有什么内容?
(3)年画图案中的寓意及故事?
(4)年画在色彩上、题材上、构图上有哪些特点?
2、欣赏教材中的年画及教师课件展示的内容、不同形式年画。
3、了解四大年画之乡。(课件和实物)(1)天津杨柳青年画。(2)山东潍坊寒亭年画。(3)江苏苏州桃花坊年画。(4)四川绵竹年画。
以上四大年画之乡,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4、课件欣赏并了解有关“门神”的知识。(起源和发展)(1)同学们听说过或见过那些门神?(2)欣赏不同地区的门神。(3)门神有哪些特点?【设计意图】经过讨论,学习本课的重点。总结出年画鲜艳浓烈、节日气氛浓郁、题材广泛丰富、情趣盎然的特点。并了解四大年画之乡感受不同地方年画的区别与美感,了解门神的形象及特点,解决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构思。
五、实践体验
1、教师演示:
门神的设计方法。
2、创作实践:
作业要求:设计门神的画像,并运用对比色大胆表现。
六、评价展示:
1、组织学生交流作品。
2、思想:
现在,保留下来的珍贵老版年画已经不多了,我们要懂得格外珍惜。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演示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学生思路,鼓励大胆创新。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的能力。感受成功的喜悦。
七、板书设计:复制与传播示范课件
八、课堂反馈:
展评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从中了解有关雕版印刷的历史、制作过程与方法以及它的欣赏价值。了解民间传统年画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氛围浓郁、题材广泛丰富、画中情趣盎然的特点。感受其装饰与色彩的美感。
九、分层作业:
全体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信息,整理一份有关门神的调查报告,或设计制作一副门神的画像。
十、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内容十分的新鲜、有趣。这是学生现有知识范围内的一个盲点,在平时对课外知识的学习中,往往会漏掉这部分内容。但是,通过这次的学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传统知识的渴望还是有发展空间的。民俗的东西,流传了千年,这种传承本身就十分的有魅力。从学生的此次作业质量来看,不少孩子将门神的特征加以了自己的理解表现,甚至还有美化的想法展示。这说明,他们对课程本身进行了探索洗涤,并学会了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这种情感,课程效果不错。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教案篇2
第一课 俯仰之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
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课件出示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