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教学反思把自己教学的经验继续发扬,优秀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自我,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1
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认识厘米和米,不只是为了让学生知道这些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和估计活动中去。
主要教学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首先设计了量课桌长度的活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长度单位,还不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学生可能会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来量,也可能会选用铅笔、数学书等作为工具来量。这样,各人选择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费时、费力,进而引起学生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的心理需求。教学时,可以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测量黑板的长度或教室门的高度,你觉得有什么不方便?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告诉学生: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米作单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试着说一说,再出示米尺,说明: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同事要求学生看着米尺比划1米的长度,实际感受1米有多长。然后通过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米实际长度的感知。
为了加强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充分认识,在课下我让学生回家以后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学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反思篇2
【教学内容】
?厘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
长度观念。
3、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
的估计意识。
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
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1厘米的小棒、8厘米的小棒、5厘米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从前,有个叫阿福的人,他想做一件新上衣,于是,来到一家裁缝店。师傅说:“欢迎,欢迎,我来给你量一量,徒弟,你来记!一拃、两拃、三拃,身长三拃;袖长……” 量完之后,师傅有事要出门,就让徒弟来做。徒弟边做边量:身长三拃,一拃、
两拃、三拃……过了两天,阿福高高兴兴地来取新上衣,穿上一看:“啊!这衣服太小了!”师傅连忙走过来,量了量阿福的新上衣,然后对徒弟说:“告诉你身长三拃,怎么做成了两拃?!” 徒弟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把你想的说给同桌听。
生1:徒弟没有认真做。
生2:徒弟没有用尺子量。
生3: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看书上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出示女孩说的话:他俩的拃不一样长。(生齐读)
师:看来她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
再看小男孩是怎么说的。一起读男孩的话(用同一个人的拃量就好了)
师: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用师傅的拃量师傅做,用徒弟的拃量徒弟做,就好了。
师:是呀,这样做阿福就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服了。
[反思:本环节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导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紧接着引导他们在对故事的思考,并从中体会到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认识尺子
(1)初步感知
师:小博士又告诉我们什么呢?请看:
(出示小博士的图案和文字: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师:一起读!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师:这儿就有一幅放大的尺子图,(出示尺子图)。
师:认真观察:尺子上都有什么?(小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交流,梳理总结。
生1:有数。
师:有哪些数?一起读。
生一起读:0、1、2、3、4、5、6、7、8、……
生2:有许多长、短不一样的线。
师:对!这些长、短不一样的小竖线,都是刻度线。这条刻度线下面写着0,它表示0刻度。
师:你认为0刻度在尺子表示什么?
生3:表示0厘米
生4:表示从0开始量
师:对!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板书:0刻度-----起点)
生5:尺子上还有两个英文字母cm.。
师:请继续看大屏幕。
师:一起读。
师: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生6: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师:说的真完整!
师:对,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厘米cm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反思:认识尺子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的观察和阅读完成,少了一些老师教的痕迹,多了一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除了cm两个字母学生不认识,其余内容一气呵成。]
2、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认识1厘米。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板书:1厘米) (出示下图)
师:从哪到哪是1厘米呢?谁能指给大家看?(找两生到前面去指。)
生1:从0到1是1厘米。
生2:从5到6是1厘米。
师:下面请你从学具盒里拿出一把尺子,边指边说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
生3:从2到3是1厘米。
生4:从10到11是1厘米。
生5:从7到8是1厘米。
师:把你找到的一起说给老师听!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2)体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a、从小棒中找1厘米。
师:请你从学具盒里找到长度是1厘米的小棒,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这根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一起说)
生:1厘米。
师:看来大家都找对了,那就伸出一个胜利的手势,向自己表示祝贺吧!(生欢呼)
b、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厘米。
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有多长吗?试一试!举起来让老师看。请放下!
师:同学们真能干!表示得都很接近!
c、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小电脑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呢?齐读。
师:小电脑要让我们干什么?
生:让我们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真是会审题的孩子!我们先看小明有什么发现?一起读。
师:小明发现了什么?
生: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师:认真观察这幅图,(出示小明在尺子上比的图)小明是怎样知道他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的?
生:他是在尺子上比的。
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他食指的宽度在0和1之间。
师:真是会观察的孩子!把掌声送给他!
师:你食指的宽度大约是几厘米呢?请在尺子上比比看!
生齐说:1厘米。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生1:钉子长1厘米。
师: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反思:学生说的不一定是图钉,当时应该反问一句:“你说的钉子有多长?能用手势比给大家看吗?”给发言学生一个补充完善的机会。)
生2:我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小蚂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还有许多小手高举着)
师:把你找到的一起大声说给老师听!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听课,而且还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度都大约是1厘米。
请看:(出示图片,老师解说:透明胶的宽度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