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教案时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细致的计划和安排,增强时间管理能力,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狮子音乐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大狮子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节奏活动,让幼儿理解两种动物的不同音乐形象。
2、探索不同动物形象的节奏型。
3、为不同动物形象配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一个故事、节奏卡、大鼓、圆舞板等。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边听音乐边感受音乐形象。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曲子,你们听听看,有趣在哪里?象是谁?(师弹奏曲子,让幼儿感受,知道是大狮子和小老鼠)
二、在音乐伴奏下讲述有趣的事情,幼儿模仿狮子和老鼠的叫声,并探索不同的节奏型。
这首曲子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师讲故事)
你们知道大狮子是怎么叫的吗?谁来叫叫看?那小老鼠呢?(让幼儿自由学叫,探索不同的节奏。)
师出示节奏卡:狮子x - |x - ||, 老鼠 x 0 x x 0| x 0 x x 0 ||
吼,吼 吱 吱吱 吱 吱吱
让幼儿一起打节奏,一起学不同的叫声。
三、引导幼儿选择与狮子和老鼠叫声一致的小乐器。
想想看,狮子和老鼠用什么乐器来演奏呢?让幼儿根据不同形象来选。
(狮子:可以大鼓,较笨重的;老鼠:可以木鱼、圆舞板等轻巧一点的。)
选好乐器配音乐演奏。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
四、幼儿根据音乐变化的故事情节边敲击乐器边做动作进行表演。
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表演。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让幼儿边玩边讲《大狮子和小老鼠》的故事。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大狮子音乐教案篇2
活动领域:语言领域
年龄段:大班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分析画面、把握故事发展线索。
2.鼓励幼儿大胆猜象故事情节,并能大胆讲述故事。
3.通过故事明白所有的善举都绝对不会是徒劳的。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由来】
这本书其实是一个故事,它是通过无字书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让孩子们在书中懂得不要因为看起来弱小,就以为它对你没什么帮助,其实在关键时刻它也能解救你于危难之中。也是告诉孩子们要友好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们助人为乐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故事书《和》、ppt
【活动过程】
一、和幼儿谈话,引入故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关于和的故事书。
师:“小朋友们说一说,你见过的、或是从其他书中看到的是什么怎样的。
(凶猛、厉害、森林之王)
那小又是怎样的。(较小、胆小、懦弱)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二、幼儿自主阅读前半段,教师和幼儿分析故事内容
1、幼儿分组阅读,教师巡视,观察幼儿看书时的表现。
提示:1、这是一本无字书,是很特别的`书,每个小朋友都能讲出不同的故事。
2、我们先来看这本书的前半段。
2、师:“书我们已经看过一遍了,你们说一说,这本书的前半段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观察的画面内容)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的前半段。
三、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故事后半段,并大胆讲述。
1、幼儿分组讨论,猜想故事的后半段。
师:“被猎人抓住后,它的叫声惊动了谁?你觉得它会怎么做?”
师:“请小朋友分组进行猜想,能大胆讲述出故事的情节。”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后半段。
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小会怎么做,那故事的后半段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四、讨论部分
1、师:“小朋友们听完这个故事,你现在对和有什么新的看法?”
2、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它看起来弱小,就以为它对你没什么帮助,但实际上在关键时刻它也能解救你与危难之中,就像故事中的小一样,高大威猛的从没有想过弱小的能帮到它,但幸好在被猎人捕捉到时,小能够用它锋利的牙齿帮助逃了出来。
【延伸活动】
1、幼儿可继续阅读故事,从中感受更多的内涵。
2、幼儿可把自己感受到的讲给爸爸妈妈或是小伙伴听。
反思:故事绘本是孩子们很喜欢看的,大班幼儿的思维发展已经很活跃了,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这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动物,孩子们很喜欢,在说道小会不会去救大时,孩子们还是很善良的,都觉得会去救,而且还积极开动脑筋去帮助小想办法救。当我把结尾讲给孩子们听时,孩子们很欣慰的笑了,并说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用牙齿。我相信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会从中体会到帮助别人的所得到的快乐!
大狮子音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初步唱准切分音和休止符。
2.在歌曲情境的提示下,学习歌唱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眼罩一个2.幼儿围坐成圆形。
活动过程:
1.教师讲故事,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幼儿玩歌唱游戏的兴趣。
(1)教师:有一只小,喜欢玩捉迷藏的游戏,他蒙上了眼睛,走进房间,东摸摸、西摸摸,摸到了小伙伴的尾巴,就又蹦又跳,开心极啦!
(2)教师:看看我这只小是怎么找到小伙伴的哦!
2.教师边演唱歌曲,边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并初步熟悉歌词内容及歌曲旋律。
(1)教师清唱歌曲两遍,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
(2)教师第三遍演唱歌曲,示范游戏玩法,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结束时的对话。
(3)教师第四遍演唱歌曲,示范游戏玩法,引导幼儿了解结束时两个小伙伴要做亲热的动作。
(4)教师第五遍演唱歌曲,引导幼儿了解完整的游戏玩法。
3.在教师的带领下,个别幼儿尝试摸小伙伴。
4.引入猫捉的游戏情境,调动幼儿游戏的兴趣。
(1)老师示范游戏玩法,幼儿观察。
教师:房间里除了,还会有谁呢?
老师继续示范玩游戏,幼儿观察。
(2)引导幼儿用手指动作表现尾巴、猫尾巴。
教师:如果请你用手指表现小洗洗的尾巴,可以怎么做?
教师:怎么用手指表现小猫粗粗的尾巴呢?
(3)在老师的带领下,幼儿尝试游戏。
师幼共同游戏,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摸尾巴。
5.幼儿完整玩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中特别倡导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到底如何在你张我弛的歌唱活动中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如何让枯燥平淡的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是常常困扰我们教学的一个难题,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也在努力探索能够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捉迷藏》是一首大班的音乐歌唱活动课。以前的音乐课基本上是结合着图谱进行教唱歌曲,而这次,我是结合《猫捉》的游戏进行歌唱教学。从图谱改游戏进行教学,这样的改变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从游戏中学,不仅减轻了幼儿的负担,还提高了幼儿对学歌曲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数得。
课的开始,我结合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玩歌唱游戏的兴趣。接着,教师扮演,边唱歌曲,边示范玩游戏的方法,让幼儿进行观察;当我唱第三遍歌曲时,引导幼儿了解歌曲结束时的对话,第四遍唱完时,再第三遍的基础上加一个亲热的动作;教师唱完第五遍歌曲后,引导幼儿了解完整地游戏方法。最后教师和幼儿进行游戏。这节课不仅学唱了歌曲,还引导幼儿与同伴愉悦的玩音乐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整节课,教师没有主动地要求幼儿演唱歌曲,完全是幼儿自发地演唱。以往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幼儿学”,幼儿是被动地学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