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案大班教案6篇

时间:2024-01-11 作者:betray 教学文档

教案的撰写过程需要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配置,提高他们的教学资源管理能力,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安排的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安全教案大班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安全教案大班教案6篇

安全教案大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对班级和同伴的责任感。

2.能关注周围的环境,找出班级中的安全隐患,并设计相应的标记。

3.知道身边有哪些危险,并学会保护自己和提醒朋友注意安全。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安全标志》图片。

2.制作安全标志的材料:卡纸、彩纸、双面胶、油画棒。

活动过程

1.谈话、看图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幅安全标志图,请你说一说这些安全标志代表什么意思?你在哪里见过?有什么作用?

安全标志分为四类: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让幼儿感受在生活中安全标志无处不在,知道它们的作用,体会标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请幼儿自由分组,寻找班级的安全隐患。

幼儿分组观察新班级的环境,查找班级中有危险的地方。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室里有哪些不安全的物品?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危险?怎样预防这些危险?

3.幼儿绘画并为班级设计安全标志。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用绘画、符号等表征方式,为班级设计安全标志,想一想把它贴在哪里,并说明理由。

4.幼儿互相介绍自己设计的标志,并张贴在适宜的位置。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自觉遵守安全标志中的提示。

2.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生活中的常见标志,学会保护自己。

3.引导幼儿在教学楼以及家里继续查找安全隐患,设计安全标志。

安全教案大班教案篇2

教育领域: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安全标志,知道应该按照安全标志的要求行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制作安全标志,进一步了解安全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事先了解有关的安全标志。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安全标志大图一套、安全标志小图人手一套、彩纸、水彩笔、油画棒、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师:有一只小猴叫噜噜,他碰到了一件难事想请你们帮忙解决,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讲故事,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和经验探索马路上的标志。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为什么要有这些安全标志,这些安全标志有什么作用?

师:除了马路上的安全标志,你还见过什么安全标志,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继续寻找有关的安全标志。

二、说一说:

师:请你们在篮筐里找出你们认识的'安全标志,告诉大家这些标志是什么意思?

鼓励幼儿介绍安全标志。

师:你在哪里看到过这些标志?它告诉我们什么?

教师逐一出示幼儿介绍的对应标志的大图,告诉幼儿该标志的正确名称,并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安全标志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生活中,到处都有安全标志,如:马路边、加油站、儿童乐园、地铁站等,它告诉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绝对不能做什么?我们一定要按照安全标志上的要求行动,才能这样既能保护自己又不影响别人。

三、玩一玩:

游戏:看谁找的准。

教师说出一种安全标志的名称,请幼儿迅速找出相应的安全标志卡片。

四、画一画:

师:想一想,在我们的教室里、幼儿园里,有什么地方需要挂上安全标志?

请幼儿尝试动手设计和制作,让安全标志告诉我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应该怎样做。

师:请你们来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告诉我们这个标志有什么用?

请幼儿用简练的语言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安全标志的内容和作用。

五、活动延伸: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安全标志挂在合适的地方,并继续探索相关的安全标志,理解其含义。

安全教案大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不能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能跟陌生人走。

2、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组织幼儿讨论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放假了,一天涂涂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面玩,涂涂松开爸爸妈妈的手一个人跑去其他地方玩,一个陌生人走到涂涂面前对他说:小朋友,公园里有小猴玩杂技表演很好看,并要带涂涂去看,涂涂就跟着陌生人走了。结果陌生人把涂涂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涂涂再也回不了家,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找不到涂涂变得特别伤心、难过。

2、组织幼儿讨论

教师:涂涂为什么会遇见陌生人?(因为涂涂一个人乱跑,离开了爸爸妈妈)

教师:涂涂跟谁走了?(陌生人)什么是陌生人呢?(不认识的人)

教师:他怎么会跟陌生人走呢?结果怎么样?

教师:结果怎么样?

教师小朋友能不能相信陌生人的话?为什么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教师小结:陌生人有可能是坏人,坏人会同好吃的食物、有趣的玩具,或者说好听的话骗小孩,把小孩拐走,使小孩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家里,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所以我们不能随便相信陌生人的话,更不能跟陌生人走!

二、创设情境,在情景中学习对付陌生人的方法

情景一:一个陌生阿姨敲门进教室,对xx说:“xx,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今天没空来接你,让我接你回家,你跟我走吧。”

教师提示:你认识她吗?如果你不认识她那能不能相信她的话。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xx应该对这位陌生人说什么呢?(阿姨,我等妈妈来接我,我不跟你走)让幼儿练习

教师小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人,不跟他走,这样,陌生人见骗不了小朋友只好自己走了。

情景二:小朋友正在草地上做游戏,一位陌生的叔叔进来,对一位小朋友说:“小朋友,你真可爱,叔叔给你吃巧克力。”

教师提示:陌生人给的东西能不能吃啊?为什么不能吃?(不能吃,别人的东西不能要)

教师:那我们应该对陌生人说什么呢?(叔叔,我不吃巧克力。)如果陌生人又拿玩具给小朋友玩,小朋友该怎么做呢?能不能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为什么?(不能收陌生人的礼物,叔叔,不用了)

教师小结: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收,因为我们不认识她,不知道她是不是骗人的,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好。

三、活动结束

教师:我们快过新年了,快放寒假了,小朋友在家里不能一个人跑去去玩,一定要和爸爸妈妈或者是大人一起出去。在外面玩的时候不能自己跑的太远,不能跟陌生人走。每天我们放学后也要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回家,不要一个人乱跑。

安全教案大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志,分析标记图的图案,了解这些标记的实际意义。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安全标记,了解生活中的安全标记和人的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

3、在制作安全标记的过程中,加强对安全标记的认识,培养一定的安全意识。

4、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1、常见的安全标记图;红、绿灯;禁止吸烟;禁止攀爬;禁止通行等。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红、绿灯的安全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些标记?这个标记告诉我们什么?然后分别出示其它标记,引导幼儿认识具体方法同上。

2、结合日常生活,组织幼儿分组讨论,扩大对各种标记的认识。

提问: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什么标记?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吗?用笔画下来。

请每组幼儿介绍自己小组讲述的标记,全班交流小朋友见过的标记。

3、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读一读书上的安全标记,请幼儿在幼儿用书的两个框子中自己设计或见过的两个安全标记。

4、讨论:

生活中,为什么要有那么多的标记?标记有什么用?

...
《安全教案大班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