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获得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写述职报告帮助上级领导了解我们在工作中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年教学校长述职报告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年教学校长述职报告篇1
20xx至20xx学年度以来,本人继续担任单龙寺镇中心学校副校长,并负责教学、信息化、职称评定、校园维修等工作。一年来,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并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配合,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积极参加政治学习
本人从教已达三十年,但始终坚持政治学习,无论是领导班子学习,还是全体教师学习,从不请假缺席一次,认真记录、撰写心得笔记。特别是今年上半年,x校长参加校长培训期间,我积极组织全镇广大员教师参加师德师风学习,并下到每一所学校、教学点,检查各学校组织学习情况,了解教师思想动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要求立即整改,确保了全镇员教师思想不滑坡。
二、努力提高业务素养
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想做学校领导也一样,要更好地适应分管业务的工作,更好的指导、解决老师们在、教学中碰到的学术问题,自己必须具有较丰富的业务、管理能力及理论水平。一年来,我不断学习先进的理念,吸收教学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对现代信息的自我学习,使自身的业务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本人有爱学习的习惯,所以能使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及时把握不同时期教学改革的脉膊,及时向全体老师传达有关信息,组织安排老师们学习、交流,使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能与时俱进。
三、全面开展信息化工作
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现代资源上课,要求教师备课中引用远教资源,课堂上使用远教媒体资源直观上课,课堂练习选用远教资源的课后练习落实学生所学,讲课堂例题借鉴和选用远教资源中的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通过全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镇20xx、20xx连续两年荣获县“信息化应用工作先进单位”。
四、积极组织教学活动
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教研就会原地踏步,办学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校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坚持教学科研的常规化是学校工作的主线。本人作为业务副校长,对教学科研历来不敢掉以轻心。始终坚持走“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的路子,在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检查、督导的同时,本人经常亲临课堂听课,及时与老师沟通,探讨课堂教学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领导重视与积极的参与,教师也就有了积极性,效果也就会逐步显现。一年来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之所以能稳步提高,归根到底就是学校班子把教学科研与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老师把教书育人视为天职,把改革创新视为立教之本。本学年中心校牵头,县教研室安排两位小学语、数专家来我镇示范指导活动等,并组织教师多人次参加微课、信息化、乡村教师信息化等一系列大赛活动,多人次获得县、市、省一、二、三等奖。这些活动的开展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弘扬了国学精粹,不仅教师的业务素养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我镇在20xx年度荣获县“管理先进单位”。
五、其他工作稳步推进
1、责任督学工作
本年度以来,我担任xxx乡责任督学工作,积极与东西溪中心校校长联系,做到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随机督导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向中心校校长反馈,得到及时整改和纠正。为东西溪乡教学的正常发展起到了监督作用。
2、责任帮扶工作
本年度以来,根据镇政府安排,我继续联系贫困户3户,根据镇政府要求,我始终坚持每月走访贫困户两次以上,为贫困户争取项目资金,找产业项目、发展产业等,经过努力,我联系的贫困户xxx的养猪产业发展起来了,现有母猪3头,子猪40余头,均在200斤以上,长势良好,现在生猪价格已经涨上来了,相信该户今年脱贫没有问题;xxx户去年已脱贫,今年的产业发展一直很好;xxx户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养龙虾3亩,生长很好,但房屋急需改造,正在争取,相信明年能够顺利脱贫。
六、存在问题
在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工作还不够细腻,方法还缺乏灵活性;理论的学习和提高还差距,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师的思想工作还不够深入,关心也不够;个性比较炯直,对矛盾的化解缺乏刚柔并济。
七、努力方向
1、领导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不断提高自己改革创新意识,特别是山区生源锐减的情况下该怎么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回顾一年工作,我对自己的工作问心无愧,但也有不足与感慨。一年的工作,有得也有失。我将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足,认真听取领导、老师的意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2024年教学校长述职报告篇2
成为四中大家庭中的一员已经三年了,感谢三年来大家对我一直的支持和帮助。这一年的工作和前两年是有所不同的。之前刚走上副校长的管理岗位,做得更多的是对工作、对学校、对老师的熟悉和了解;而当这份工作的流程和环境变得熟悉起来以后,我想得更多的是副校长的工作究竟要做些什么?做些什么才有实际的意义?做些什么才能和老师一起共同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承蒙局领导和校长的支持,这几年有了走出去看一看的机会,平时我也注重阅读教学的期刊、杂志,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越发认识到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基于此,我们通过开展的新岗教师展示课、期末复习引路课、还有这学期推出的备课组月份集体听评课活动,都是想引领老师把目光聚焦于课堂,商讨课堂如何能够把更多的时间和话语权让位于学生,让学生在说中学、在练中学、在思中学;聚焦于他人的优点,也通过别人的不足反思自己的不足。
在“减负”的大环境下,我们秉承了学校的优良传统,提倡“堂堂清”,即通过课堂检测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补救;推出了备课组定期的错题汇总,把复习落实于日常教学;进行作业的分层布置、认真做好每次的教学质量分析;搭建平台促进备课组、老师间的经验交流。
我从不认为教学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创新,苏霍姆林斯基五十年代倡导的,依然是今天教学的前沿理论,《第五十六间教室的奇迹》、杜郎口、杨思学的人千千万,也没出现第二个。我们五大学科24个班型只有3个人教一个班,备课、上课、批改、个别辅导几乎满负荷了,除了更好地利用课堂,结合自己的校情、学情,改变教学理念,尝试把别人的经验拿来改良而不是照搬,把教学常规做细、做实,如何让学生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才是我们要继续探索的。
上半年,我还经历了21年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新的“第一次”----第一次承担两个年级的教学工作。两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梯度、不同的班级特点,加上初三下学期接踵而至的考试,天天都感觉分身乏术、疲惫不堪。幸好有了两位班主任的支持,有初三老师的支持,去年的初三是十三中学区的学生归口我校的第一届毕业生,我们从入学摸底考试的几乎垫底,一模全及率达到第12,自己也没耽误孩子,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也位居前茅。
同时今年我也先后写了十余份计划总结,除了教学的,还有学校的宣传稿、德育的特色目录,很多时候只有在夜深人静时才能梳理出凌乱的思路,也常常,熬夜几天也才能完成一份稿子。
尽管我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力求使自己尽快地适应新的岗位。但由于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有限,工作中还是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没有很好地深入备课组参与集体备课,没有采取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