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一位数的教案7篇

时间:2024-01-24 作者:Youaremine 教学文档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前做好解决方案,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两位数×一位数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两位数×一位数的教案7篇

两位数×一位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的算理、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步骤,解决“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听算式写得数、

8+5 9+3 7+8 6+6

2、看算式(卡片)说得数、

35+285+4 5+20 4+33

20+1460+21 17+8026+50

3、口答:

(1)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得多少?

30+(9+5)40+(5+5)

(2)27+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得出的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将27+2变成27+5

师:这道题得多少?应该怎样计算?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1)教师示范,建立表象、

教师先摆27根小棒(2捆零7根),再在7根的下面摆5根、演示7根小棒加5根小棒是12根小棒,着重说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一个十,并放在表示20根的2捆一边(表示进位)

(2)学生操作,强化表象、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先摆出27根小棒(2捆零7根),再摆出5根小棒、(检查全班学生操作是否“到位”)

师:7根小棒加5根小棒是多少根?(12根)把12根小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0根这边,数一数一共是几捆零几根,是多少根?(一共是3捆零2根,是32根)

(3)语言表述,内化表象、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演示了27加5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出来?(指2~3名学生叙述、为了突出“进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追问学生)

师:结果为什么多了一捆?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师:根据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和同学们的讲述,请同学们看着算式说出计算27+5应怎样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

指名由学生表述,教师板书:

想:7加5得12,20加12得32、

师:27里面只有2个十,加上5以后,为什么得数里多了一个十?(因为个位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所以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补充课题,板书“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编成儿歌:

相同数位要对齐,

再从个位数加起,

个位满十别着急,

请向十位去进一、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读两遍、

(5)及时仿做,巩固新知、

口算练习(出示卡片)

46+5 27+8 35+9 44+8

74+9 53+8 66+7 89+4

26+8 38+9 67+5 56+6

3、导学“做一做”第1题、

板书:5+35=____

师:这道题与刚才做的题比较有什么变化?(两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了位置)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1)让学生独立摆学具,教师适当提示、(先摆5根小棒,再摆35根小棒,用5根小棒加5根小棒得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30根一边,一共是4捆小棒,是40根)

(2)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摆学具,讲算理、

(3)教师板书:

想:5加5得10,10加30得40、

(4)仿例练习:

38+186+24 9+57 8+64

(三)巩固反馈

1、说出在□里填几、(投影片)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8+7 6+57 36+20

7+40 68+9 49+6

9+62 5+38 4+56

3、照样子填数、

4、游戏——夺红旗、

采取分组接力赛的形式,每组5人,每人一题,把得数填在方框里,从后往前传着做,看哪一组做对的题数多且速度又比较快,哪组夺得红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设计了3组复习题做铺垫和迁移,使新课的导入自然,点题精要、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示范操作,建立表象是完全必要的、在指导学生操作,强化表象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到位”,无论对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是对学生接受新知识,分散难点都是极为重要的、对“做一做”的导学,设计的恰到好处、再一次指导学生操作,再一次讲述,既有“摆”的升格,也有“讲”的升华、使学生切实弄清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编成儿歌紧扣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知识,且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了,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方便容易、

夺红旗游戏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适度编题、如:把第一个数改成一位数、

两位数×一位数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好!大家看,今天谁来做客了?(大象)大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请三个学生板演第1题,其余学生完成第2、3题。

1.笔算。

13+1320+6132

2.口算。

243315

625879

40+4030+30+30

20+20+20+20

3.口答。

8个十是()。

10个十是()。

15个十是()。

56个十是()。

师:(指学生板演的竖式)三道题目答案中个位上的6表示什么?十位上的2呢?

生:(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以前的知识学得非常扎实。大家看(出示第76页例题的情境图)

两位数×一位数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至7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q、3、2、6四张扑克牌、折叠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q、3、2、6四张牌:把q看作12,你能根据这4张扑克牌上的数算24点吗?

同学试算24点。

汇报算法,根据同学的汇报,教师板书。

同学的算法可能有:

112-2=10 22×6=12 32×3=6 ……

10×3=30 12×3=36 6+6=12

30-6=24 36-12=24 12+12=24

引导同学找出上面各种算法中口算有“困难”的算式。(10×3=30 12×3=36)

比较这些算式与以前学习的2×6=12、2×3=6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学习几十乘几

(1)提问:10×3应该怎么算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2)同学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算法。

110+10+10=30

2一个十是十,三个十就是三十。

31×3=3,再加一个0,所以10×3=30

(3)分析比较各种算法,在分析第三种算法时,教师在算式中用彩色粉笔画注:

...
《两位数×一位数的教案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