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要求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是教师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确保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艺术领域美术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艺术领域美术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奇妙而有用的线。幼儿对什么是“线”,哪里有“线”,抽象的“线条”概念有浓厚的兴趣,探索两点之间可以形成哪些千变万化的线条,这些线条又可以构成什么样的图案。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学习古代传统手工艺——十字编的基本方法,感受中华文化中的编织工艺。孩子们张开好奇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敏锐的心去感受,用细腻的心灵去创作,在“线”的千变万化中尽情享受探索、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2.能够掌握十字编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创造编织(米字编)。
3.感受编织工艺——十字编的规律美。
活动准备:各色毛线绳若干、树枝或木棒等。
活动重点:学习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活动难点:掌握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ppt出示蜘蛛先生,导入情境。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蜘蛛先生。我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瞧,这就是我的艺术品。它是我吐丝织的网。请你仔细观察,我织的网是有规律的哦。(ppt演示有规律的网)
2.设置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编织一个我这样有规律的网呢?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在我们传统的手工艺中,有一种叫做十字编的方法。千百年来,古代的人们用他们的巧手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工艺性很强的生产、生活用具或装饰用品。
(二)基本活动
1.欣赏各种十字编的艺术作品。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十字编的艺术作品吧。
2.视频演示十字编的基本方法。
(1)介绍准备的材料。(视频演示材料准备)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十字编的编织方法吧。我们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各色的线绳、木棍或树枝、数字标号、彩穗等。
(视频演示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
(1)用毛线将两根木棍交叉绑好。
(2)将木条翻过来,把线拉到a下方开始编。
(3)把毛线从a拉到b,绕木条一圈。
(4)依此方式,把线接着从b绕到c,从c绕到d,再从d回到a。绕的时候要拉紧。
(5)可以换接不同颜色的毛线,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缠绕,编织出不同的花色。
(6)完成后,在顶端多绕几圈固定。
(7)最后在顶端编个小圈,再把多余的线剪掉,就可以当挂饰。
(三)结束活动
欣赏作品,教师小结。
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传统手工艺——十字编的方法。我们也可以像蜘蛛先生一样,编织出五彩的艺术作品,做一个小小艺术家。
艺术领域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静态的图片或观看"青蛙"的录相片段,了解青蛙一些活动及生活场景。
2、学习用毛笔画各种动态的青蛙,能添画上较合理的背景。
活动准备:
幼儿最好分成一半教学;宣纸或毛边纸按美术本页面大小裁好;每人一支毛笔;绿、黑、红、蓝等其他颜色;水、擦布;作品展示区;教师操作用《青蛙》图片幻灯、范画及示范用的材料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人类的好朋友----青蛙的生活照。(点击播放,边放边提问:青蛙在干什么?在哪里等)
二、律动《小青蛙》
三、教师讲解、示范。
今天我们要用毛笔学着来画一画青蛙。怎么画呢?
1、我们先来欣赏几幅毛笔画的'青蛙图。
2、示范绘画方法:绿身子(整支毛笔按两下完成),先长后腿再长前腿,(换色画)大大的眼睛,穿花衣(黑色按三笔),一只可爱的青蛙就出现了。试着换个方向再画一只……用其他笔添画上背景即成。
3、请大家动手试试看。
四、幼儿绘画教师巡视,及时表扬孩子的进步表现。
五、作品展示根据孩子先后,及时张贴出作品。等到大半孩子完成时,请大家自由欣赏并评价一下自己及同伴的作品。
艺术领域美术教案篇3
设计意图:
鱼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不仅与幼儿的生活关系密切,其美术表现形式也很丰富,绘画、剪纸、泥塑等不一而足。
在本次手工活动中,我组织幼儿收集废旧材料,引导幼儿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材料与工具,制作富有个性的鱼,其内容具有极大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由于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技能的学习是幼儿进行创意表现的关键,因此在环境创设、范例提供、方法尝试、作品展示、成果交流等各环节,我都努力给幼儿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幼儿通过细心观察,抓住材料的特点,产生丰富的想象,再根据不同的材料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创作,感受创意制作带来的快乐,促进幼儿美术技能与创造力的协同发展。
目标:
1.结合对鱼的造型与色彩的认知经验,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有主题的借形想象和组合。
2.自主选择材料,综合运用撕、折、剪、卷、拧、黏贴等技能,大胆制作独特的鱼。
3.体验用废旧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带来的快乐。
准备:
1.布置“海底世界”的场景。
2.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的范例一组。
3.给每组幼儿提供剪刀、固体胶、透明胶、双面胶(或海绵胶)、热熔胶枪、托盘、垃圾筒等工具。
4.饼干桶、纸盒、纸杯、光盘、纸筒、扭扭绳、树叶、羽毛、纽扣、扑克等各类废旧材料。
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出示场景“海底世界”):瞧!孩子们,我们来到了哪里?
幼:海底世界/哇,好多鱼啊!
师:这里的鱼儿真有趣。请大家仔细观察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待会儿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二、范例欣赏
1.总体欣赏。
师:你最喜欢哪条鱼?它的身体、鳍、尾巴和身上的鱼鳞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我最喜欢这条稻草鱼,它的全身都是稻草,尾巴是用扫把做的'。
幼:我最喜欢这条,身体是用蛋糕盒做的,尾巴和鱼鳍是用树叶做的,身上有好多果冻盒,果冻盒里塞了绉纸,颜色很漂亮。
幼:我喜欢喜糖盒做的鱼,鱼鳍和鱼尾巴是用棉签做的,嘴巴是用扭扭绳做的,鱼鳞是用棉签头做的。
幼:我喜欢这条,它的身上有很多夹子。
2.拓展讨论一:同一部位使用不同材料。
师:老师用了哪些材料做鱼的身体?
幼:纸盘、纸巾盒/光盘、席子、树枝/巧克力盒、泡沫块/扭扭绳、袜子、手套……
师:你觉得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来做鱼的身体呢?
幼:纸杯/饮料瓶/报纸/石头。
师:是啊,鱼的种类很丰富,大小、形状、颜色都各不相同。只要我们大胆想象,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用来做鱼的身体。
3.拓展讨论二:同一材料的多种使用。
师:这条鱼的尾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幼:扭扭绳。
师:老师还用扭扭绳做了鱼身上的什么呢?
幼:嘴巴。
幼:那条鱼的眼睛是用扭扭绳盘起来的。
幼:这条鱼的身上有四个地方用了扭扭绳:鱼鳃盖、鱼鳍、鱼尾,弯弯的花纹也是用扭扭绳贴出来的。
师:看来扭扭绳的用处真不小,只要你认真思考,就一定能发现每种材料都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师:看看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什么材料?你觉得可以用来做鱼的什么呢?
幼:奶茶杯可以做鱼的身体。
幼:奶茶杯的盖子可以做鱼眼睛。
幼:很多盖子贴在一起可以做鱼鳞,要贴在大大的鱼身上才好看。
幼:奶茶杯的盖子也可以做身体的,盖子上插吸管的小洞洞就是鱼眼睛。
幼:吸管可以做鱼尾巴。
幼:夹子夹在鱼头上可以用来做鱼的嘴巴,夹在两边可以做鱼鳍,夹在身体后面可以做鱼尾巴。
师:每一种材料都有很多用处。这里还有很多材料,我们可以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连一连,摆一摆、黏一黏。只要动脑动手,就一定能把材料用好、用巧。
三、讨论工具的使用
师:老师想给这些鱼贴上鱼鳃盖,你们认为用什么黏贴最合适?谁愿意来试一试?(分别请4~5位幼儿用不同的工具尝试黏贴不同的鱼鳃盖,观察不同的结果。)
师:谁来把尝试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