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引导看题质疑。
2、引导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字词。
★读书情况。
★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4、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五、迁移练习。
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4、学生写一写。
5、习作欣赏。
六、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感受到声音的强弱。
2、能区别“p mp mf f”的力度。
3、复习歌曲《丢手绢》,并能在歌曲中正确运用力度记号。
教学重点:体会并感受力度记号的强弱。
教学难点:区别力度记号之间的强弱关系。
教具安排:录音机、打击乐器、歌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猜谜。
3、“摸耳朵”游戏
二、感受强弱
1、聆听雷声、风声、雨声、小溪流水声,感受强弱。
2、聆听狮子、小狗、小羊、老鼠的声音,感受强弱。
3、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四种强弱关系。
4、用音乐符号代替四种强弱关系。
三、寻找强弱。
引导学生多方寻找声音的强弱并能区别四个力度记号的力度。
1、纸的声音。
2、拍掌的声音。
3、说话的声音
4、打击乐的声音。
四、演唱歌曲,将力度记号运用到歌曲中。
1、出示歌词、复习歌曲。
2、为四个乐句标上力度记号。
3、全班齐唱。
4、说说加了力度变化再来演唱歌曲的感受。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力度家族的四位新朋友,不光知道了他们的姓名,还掌握了他们的作用,知道了每一组的强与弱都是由对比得出的,他们能使歌曲更好听,更有感情。我们以后不论再唱什么歌,都可以请他们来帮忙。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3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
“童年是美丽的,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在田野上放风筝;去爬山。)
“童年象一首动人的歌,下面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红蜻蜓》教师引导学生击沙锤,划指挥图示感受。)
谁知道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
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画的太好了,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二、寓教于乐
朗读歌词:“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旋律就叫《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回忆童年的诗,由山田谱曲的。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教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范唱。”
学唱歌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好吗?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访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粒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三、创造表现
二声部的学习。
同学们,《红蜻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听出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来唱一遍。(教师范唱第二声部)“请同学门随音乐哼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哼唱并填词演唱)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情境练习.“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教学反思:
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设计的不理想,教学单一呆板。短短的一首歌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唱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听音乐自学第一声部,而我不仅没给机会让学生自学,还犯了“填鸭”式的教学大忌;其次两个声部教学太杂乱,老在高声部、低声部中游走,高声部还没巩固好,就教学低声部,以致在和声时学生根本不能将两声部和谐演唱下来。所以这节课没能达到主要目标。没能将歌曲的情绪很好的传达于学生。这首歌的优美之处没能应用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就是我教,学生跟唱,我也没有范唱过,以至于学生没能好好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提示语不明确。在听音视唱部分,我出示的简谱上没有蜻蜓,却让学生猜出是那只蜻蜓在唱歌,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知所指,以致学生回答不出。
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篇4
一、学生分析:
四年级共有24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四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