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篇

时间:2024-01-27 作者:Cold-blooded 教学文档

教案在书写时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和改进,这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创新管理能力,教案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习惯,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篇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柔和、甜美的声音和舒展恬静、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两首《摇篮曲》,感受歌曲中亲情真挚的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2、通过聆听朝鲜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和聆听三首不同的《摇篮曲》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的特点,表达的妈妈与孩子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唱好《摇篮曲》装饰音以及附点音符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3)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2、表演:歌曲《摇篮曲》。

3、编创与活动。

教学目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共同一起“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通过聆听朝鲜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和表演歌曲《摇篮曲》来感受不同地区的音乐表达的妈妈与孩子的情感。

3、通过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聆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2、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三、表演《摇篮曲》。

1、教师谈话导入: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

2、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3、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4、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5、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6、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7、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8、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9、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四、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五、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本单元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六、教师小结。

让我们回到家为妈妈唱上一首自己创作的《摇篮曲》吧!那将是妈妈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也能为妈妈减少一些疲劳,安心的入睡。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小提琴演奏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美妙之处。

教学重难点:

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用音乐问好

二、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来欣赏小提琴给我们带来的《小夜曲》。在聆听乐曲之前,我们先通过一些美丽的'图片欣赏中世纪欧洲宫廷,了解欧洲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这些美丽的图片吗?

生:喜欢。

师:你们都到过欧洲吗?

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欧洲去旅游。

四、聆听作品《小夜曲》

聆听第一遍:请说说这首音乐给你一种怎么样的感受?

(音乐给我一种悠扬悦耳的感受。)

聆听第二遍:请说说这首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首乐曲是用小提琴演奏。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很浑厚,小提琴的音色很明亮。)

五、作品介绍:

这一首《小夜曲》是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演奏的形式和乐曲。其实就是由这些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始自1750—1760年海顿供户外演奏的早期四重奏。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行吟诗人在恋人的窗前所唱的爱情歌曲,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演唱时常用吉他、曼陀林等拨弦乐器伴奏,歌声缠绵婉转,悠扬悦耳。后来乐器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

六、作者介绍:

海顿1732年3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亲是一位车匠。1754年海顿从意大利音乐家波尔波拉学习作曲,1755年第一部弦乐四重奏

问世。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器演奏的奏鸣曲。

七、小结:

师生再见!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家海顿的一些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音乐家海顿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忠君爱国的心声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他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表示他对王室的忠心。1796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促成了他写作国歌。海顿的朋友斯维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歌词。海顿在1797年的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的。

1797年2月12日是奥地利国王法兰茨的生日,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海顿在这一年晚些时候所作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3)中,又把这首国歌的曲调,用作第二乐章变奏曲的,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皇帝四重奏》。海顿在垂暮之年,特别是在法国军队炮轰维也纳城的日子里,常常怀着深情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从中得到安慰,可见他对这首国歌的挚爱。如今,这首庄严的国歌已不再属于奥地利了,而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

二、剃刀换得四重奏1787年11月,伦敦出版商勃兰德到维也纳访问海顿,那时海顿还住在埃斯特哈茨。勃兰德就赶到那里去见他。当时海顿正在刮胡子,因为剃刀不好用而大发牢骚,声言愿意把自己的四重奏换一把好剃刀。勃兰德闻言,当即赶回寓所,取来他自己的剃刀送给了海顿,换得了海顿新写的一部弦乐四重奏——f小调,作品55之2,世称《剃刀四重奏曲》。

三、白发老人1806年,74岁的海顿还写了一部未完成的弦乐四重奏。写完行板和小步舞曲两个乐章后,他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写完这部四重奏,就用他的合唱曲《白发老人》的开头几小节的曲调作为结束:“精力一去不复返,我已经衰老!”他对友人说:“这是我最后的儿子,和我还是很相像的。

四、学生谈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五、教师小结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听:“春笋”“小小竹排”“月光下的风尾竹”

唱:《小竹桥》《跳柴歌》

吹:竖笛“红河谷”

第一课时《小竹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舒展的音色演唱《小竹桥》,感受村寨人民对小竹桥的热爱。

2、欣赏童声合唱《春笋》、聆听春雨弹起了竖琴的声音。

3、用律动感受笙独奏“小小竹排”电影插曲。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听、唱、动来体验音乐,感受音乐!唱好顿音记号及附点音符。

教学过程:

一、欣赏并律动“小小竹排”电影插曲

1、欣赏《小小竹排》

师:今天呀,我们要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游玩,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你们想去吗?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到底去哪?让我们先来欣赏。

2、用动作来表现歌曲,(出示画面乡村的小桥)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二、学唱歌曲

...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