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课教案8篇

时间:2024-03-09 作者:pUssy 教学文档

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置知识和学习能力,教案的设计能够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环境和教室组织的考虑和安排,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手工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手工课教案8篇

手工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角折的方法表现郁金香花的特征,培养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2.练习撕的技能,促进小肌肉的发展。

活动材料:

1.大红.玫红.橘黄色正方形蜡光纸.绿色蜡光纸。

2.白色a4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做好的完整作品。

(二)主题部分:

出示准备好的各色正方形蜡光纸。请小朋友一起跟老师来学折纸:把正方形纸有颜色的一面朝下,一个角和对面的另一个角对齐用手指将折痕抹平,就变成了一个三角形,再将三角形底边上的两个角往上折一下,让他们翘起来,一朵郁金香花就折好了。“小花长在哪啊”?(小草上)再用绿色的蜡光纸,小草长的长长的细细的,我们来把纸撕成小草的样子小草有的长有的短。撕好后我们让小草和花都长到这张纸上我们看谁的最漂亮。用手指沾沾糨糊摸到小草上先让长出一片漂亮的草然后再将折好的花也粘上。

(三)结束部分:

漂亮的郁金香做好了,我们来一个郁金香画展吧!请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来参观。(四)活动延伸:

鼓励托儿在操作材料上添画上一些其他的自然物。如太阳.小草.蝴蝶等。

手工课教案篇2

设计思路:

在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每样东西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呈现在幼儿面前,如幼儿见到自己母亲的脸是圆圆的,太阳是圆圆的,车轮是圆圆的,他们对圆充满着好奇,而采用圆形纸片折叠出的.各种几何图形所拼搭出的动物、人物、物品等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画面更深深吸引了他们想去尝试的欲望,本活动是圆形折叠粘帖系列活动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启发他们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目标:

1、学习将圆形折叠成正方形,并用正方形演变成飞鸟的身体和嘴巴的技能。

2、学习用辅助材料添画相关的内容,丰富画面。

3、培养幼儿对美工活动的兴趣。

准备:

1、范例两幅。

2、大小不等的彩色圆形纸若干,胶棒,作业纸等操作材料。

过程:

一、引起兴趣。

出示范例,幼儿观察。

二、讲解示范。

1、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图片上有什么?飞鸟身体的各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眼睛是由几个圆形拼贴成的?(重点讲述飞鸟的嘴巴与身体)

图片上还有什么?这些形象你们会做吗?(复习已学过的知识技能,丰富画面)

2、示范飞鸟身体各部分的折法。

提问:图片中什么地方是你不会做的,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

重点学习飞鸟嘴巴、身体的折法。

3、粘贴。

复习飞鸟眼睛粘贴方法,能粘贴在恰当的部位。

要求幼儿掌握粘贴的顺序以及各部分粘贴的部位,尤其是鸟尾巴(粘贴在纸的反面)。

三、幼儿操作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圆形折成半圆形时要对整齐,折痕要明显。

四、结束讲评。

1、展示幼儿作品让大家欣赏。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遇到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幼儿之间互相交流操作经验。

手工课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用的封口方式及用途;

(2)初步学会布老虎设计步骤,编制加工制作工艺流程;

(3)知道常用手针的型号和用途,掌握缝针、缲针、回针的操作方法,学会织物与织物,独立缝制一个布老虎。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收集到的布老虎资料的分析、整理,根据需求,确定布老虎的设计要求和构思方案。

(2)通过思考、交流,根据自己的构思设计出笔袋图样,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

(3)通过相互交流各自的设计,发现、提出笔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不断获得反馈,修正和优化设计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理排料、裁剪等实践活动,养成质量与效益意识。

(2)具有初步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互助、进取的品质。

(3)深化劳动体验,培养劳动光荣、创造至上的劳动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布老虎的构造与设计表达;

(2)织物的连接方法及应用;

(3)布老虎的加工工艺设计与制作。

难点(1)布老虎的分解图、裁剪图的设计与绘制。

(2)织物与织物的连接。

三、教学器材

1、工具:手工缝纫针、剪刀、尺、铅笔

2、材料:铅画纸、布料

教具:棉线、布老虎实物。

学具:收集不同外形、不同材料、不同封口方式的布老虎。

3、技能体验2——民间玩具“虎”

(1)创设情境:实物展示

文字概要介绍民间玩具的历史、名称及人们是怎样制作民间玩具的。让学生从各种民间玩具中学习形状特色、图案的寓意、色彩、功用等。

(2)介绍分析:书p61、62布老虎“加工工艺流程”、“‘布老虎’各部件样板”

(3)技术点:

①裁剪:根据织物的纹理,画好身体、底与耳朵。(第一、二课时)

②缝制:

a、将两片身体正面相叠,沿虚线缝合(回针)。注意:背部留出填棉花的口。

b、将底与身体正面相叠,沿底的虚线缝合(回针)。注意:底上的刀口对准虎头的拼缝,尾部的刀口对准底部的尖角。

c、翻至正面,并填塞晴纶棉。注意:要坚实、饱满。

d、缝合背部与耳朵(缲针)。注意:耳朵缝合时要左右对称

③装饰:粘贴(眼、鼻、嘴、眉毛);笔绘(纹样)。注意:毛笔绘制时,不能含水分太多,否则花样会模糊,影响效果。

④学生实践:剪样板→样板画在布上→裁剪→缝制→装饰

⑤交流、评价、修改。

手工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掌握剪纸的一些基本方法,感受民间艺术的奇妙。

2.尝试自己设计窗花,剪窗花,体验其中乐趣,并乐意与人交流、合作进行创作。

3.通过学习窗花儿歌,体验儿歌中有规律的韵脚和韵律,感受儿歌趣味的语言情境,并能通过创编表演动作表现文学作品。

重点难点

1.剪纸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剪窗花。

活动准备

1.幼儿通过家庭或社会活动观察窗花。

2.彩纸、剪刀、几幅设计好的窗花作品。

活动过程

活动1窗花

一、谈话活动。

教师:你们知道窗花是什么吗?它是用来干什么的?你们都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经常看到它?(幼儿讨论,回答问题)

二、儿歌欣赏《奶奶的窗花剪得好》。

1.教师范读儿歌,要求读出儿歌的节奏和韵律感。

2.请幼儿说说,听了儿歌都有哪些感受?你喜欢吗?儿歌中都描绘了哪些小动物,你能说说吗?

三、诗歌表演。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幼儿继续欣赏、熟悉儿歌内容。

2.幼儿熟悉儿歌后,随着教师的朗诵,自由创编动作,进行诗歌表演。

3.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动作表演,增进游戏趣味性。

四、美工活动:剪窗花。

1.教师向幼儿提供画好的窗花,并介绍剪纸的方法。

2.幼儿尝试进行剪窗花,教师适时进行指导,直到幼儿掌握剪纸的技巧为止。

3.师生共同欣赏作品,教师要给予必要的鼓励。

活动2我设计的窗花

一、谈话活动。

1.教师:小朋友都熟悉了剪窗花的基本方法。今天,小朋友们自己来设计一个窗花作品,好吗?

2.出示几幅窗花作品供幼儿欣赏,感受窗花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二、幼儿设计窗花活动。

1.教师可给予幼儿有关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先将纸对边折叠(也可几折),然后在折叠痕处开始起笔进行描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最后用刀沿线条剪开。打开,一副精美的窗花就完成了。

2.幼儿进行设计,教师予以指导。

三、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

幼儿将设计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剪给大家进行欣赏,互相进行评价。

活动延伸:

同家长一道收集有关剪纸的图片资料,进一步感受、认识这一民间艺术,积累相关经验。

设计背景:

让幼儿知道祖国是一个文明的祖国,从小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就要了解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了解祖国的文化,从而

...
《手工课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