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认真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教学内容,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钱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钱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逐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20×3= 30×5= 40×2=
200×3= 600×5= 16×4 =
16×4 =
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老师希望下课时每位同学都能不仅会做,而且能说出为什么?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去海边游泳吗?淘气笑笑他们在暑假里就到美丽的北海去旅游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情况。(师出示淘气、笑笑在海边买东西的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其他问题先存入“问题银行”。
三、探索口算方法
1.解决问题: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把12分成10和2,10×3=30,2×3=6,30+6=36(元)。
2.解决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师:你能算出来吗?
学生列式计算15×3或3×15,先同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汇报。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15+15=45(元)。
生2:15×3就是把15分成10和5,10×3=30,5×3=15,3个10再加上3个5,30+15=45(元)。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需要多少钱”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一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一位数,最后把它们合起来。
五、巩固与练习
1.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2题情境图)
让学生独立解决⑴⑵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对于第⑵个问题,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可以:①因为15×6=90(块),100-90=10(块),所以够分。
②因为15×6=90(块),100>90,所以够分。
2.看屏幕(出示练一练第3题情境图)
师:谁能说一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图意回答,并独立解决问题,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练一练第4题
教师先示范让学生理解表格,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填写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4.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抽几题让学生说说口算方法。
六、检测
这节课大家学习的如何呢?来,做一做16×4 并写思考过程吧。
完成后相互检查,看看谁都完全正确。
钱教案篇2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社会,让他们体味到家庭责任感,体会为家长分忧,不向父母提不合理的要求。
能力目标:
通过开展计划花钱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到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知识目标:
通过家庭调查,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有所放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花钱应该有计划,能合理地支出并知道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结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活动性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动手动脑,而不是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以活动为载体,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
食品包装、玩具、学习用具、图书、课前调查爸爸妈妈想要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昨天,你和父母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
生:我买了橡皮、本子……父母买了蔬菜、盐……
师:这些钱只是我们每个家庭日常生活开支的一小部分,咱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钱,可是家长辛苦挣来的钱是有限的.那我们如何处理好我想要的和我能要的之间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钱该怎样花?
二、新授
活动??
师:请同学汇报你想要的,爸爸妈妈想要的,全家都想要的
生:遥控小飞机、溜冰鞋、电脑、冰箱、洗衣机……
师:看来爸爸妈妈和我满想要的东西真不少,但是每个家庭的钱是有限的,我们想要的东西不能马上都实现。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有所放弃。
活动二
师:有的东西我们特别喜欢或特别想要的,在你向家长提要求的时候,有没有遇到烦恼或不顺心的事,讲给大家听,大家帮助他出主意。生1:我想让父母给我买一件裙子,可是他们不同意。
生2:我想让父母买一台电脑,他们说太贵了。
生3:我想让爸爸买蛋糕,爸爸不给我买。
师: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生:父母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可能是我们的裙子就有很多了,可能是家里的钱确实很少,要买的东西又太贵了,也可能是你的牙齿有问题……
师:我们在向家长提购买物品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看这种东西对我们身体是否有利,在向家长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
活动三
师:在日常生活中花钱的学问可大了,花钱买的东西超过人们的正常需求是一种浪费,可为了省钱该花的钱不花,你们认为这是节约吗?请大家看第53页列举的几种花钱的方式,同桌讨论交流,再抽学生回答。
生:他们这些花钱的方式不是真正的节约,青菜便宜就多买一些,这样会腐烂。
生:看病坐公共汽车,耽误时间,可能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的观念,花钱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要根据实际的需求和需求量,不可盲目图便宜。
活动四
师:假如你有30元零花钱,老师提供各种商品及商品的价格,请你根据需求进行购买。
火腿肠2元遥控小汽车18元小学生优秀作文5元
布娃娃15元橡皮1元文具盒8元
方便面1元口香糖1元
四人一组交流购买计划,说说理由,评评每个人的计划是否合理,选择考虑比较全面的花钱计划,在全班介绍。
生:我想买作文书,可以提高作文水平,买遥控小汽车,锻炼操作能力,其余的钱以后需要买东西时再用。
师:你的花钱计划很好。那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究竟该怎样花钱呢?
生:买东西时,要考虑家里的经济情况,不可盲目攀比,不要贪图便宜。
师:给大家建议,合理消费,符合实际。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有头脑的消费者。
板书:
钱该怎样花
不可盲目攀比,不要贪图便宜
合理消费,符合实际
教学反思:
给学生一个理想的课堂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统合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引导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的综合课程。在教学时,倡导在活动中启发学生体验与感悟,在活动中生成新的问题,在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活动中感受德育的魅力。为此,设计四次活动,第一次活动让学生明白想要的东西不一定能马上实现;第二次活动使学生知道在向父母提要求时不可盲目攀比的道理;第三次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根据实际的要求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