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成功的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教案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前置知识和学习能力,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画蜗牛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画蜗牛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获得听故事的乐趣。
2、学习适应集体生活。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故事:《小蜗牛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
小蜗牛第一天上幼儿园发生了哪些事?
小蜗牛遇到谁了?
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怎么办?
2、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请幼儿说说如果班上有小朋友像小蜗牛一样害怕,应该如
何帮助他呢?
3、我们一起玩。
幼儿自由玩,鼓励幼儿邀请想妈妈的幼儿一起玩。
活动建议:
1、第一次上幼儿园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可以请幼儿带自己的照片和作品,或全班分组照一张像,为第一次上幼儿园留下美好的纪念。
2、小组时间或分享时间讲述有关上幼儿园经验的图画书,,减轻幼儿第一次
上幼儿园的焦虑。
活动结束:听故事
附:故事大意
小蜗牛上幼儿园
小蜗牛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幼儿园里的人他都不认识,他害怕地把手和脚都缩进壳里。
小青蛙、小鸭子、小鸡走过来,都不知道那里躺在地上的东西是什么,就在上面跳来跳去,当鼓敲呀敲,还在上面画画儿呢!
小蜗牛忍不住大哭大叫了起来。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是只小蜗牛呀!小青蛙、小鸭子、小鸡高兴的邀请小蜗牛和他们一起玩,大家又唱又跳,
幼儿园画蜗牛教案篇2
一、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的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的、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特别喜欢寻找草丛里的小虫子、小动物。在一次散步的时候,幼儿无意中在围墙的草坪里发现了一只小小的蜗牛,就大声喊:“快来看,小蜗牛。”大家都围过去:“真的是蜗牛呀!”“小蜗牛身上有壳!”“小蜗牛的身子一爬一爬的。”于是这个有关蜗牛的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我们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蜗牛,并搜集关于蜗牛的一些资料,为了让幼儿对蜗牛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2.萌发对事物的探究兴趣。
三、活动准备
1.有关蜗牛的图片、vcd、录像、放大镜等;
2.课前捕捉蜗牛。
四、活动过程
1.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师:蜗牛的身体是怎样的?
幼a:蜗牛的背上有壳,像小房子。
幼b:它的壳是一圈一圈的。
幼c:蜗牛还有两根细细的脚呢?师:蜗牛头上的角叫触角,那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呢?
幼a:不知道。师:就长在触角上。师:蜗牛是怎样走路的呢?它有脚吗?
幼a:蜗牛没有脚,它身体一动一动的就是在走路。
幼b:蜗牛没有脚也能走路,它本领真大。
幼c:不是,蜗牛有脚的。师:你怎么看见蜗牛有脚的?
幼c:反正我看见的。师:蜗牛到底有没有脚,让我们一起去找找,仔细地看一下。
(评析: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蜗牛真的有脚,而且是一只脚,就像鞋底一样,大家为这惊人的发现而欢呼。幼儿通过共同探索活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2.观察蜗牛,观看vcd,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幼:(观察)蜗牛爬行。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蜗牛走过的地方会留下什么?
幼a:蜗牛走过的地方有一根白线。幼b:这白白的东西是什么?
幼c:是小蜗牛的唾沫。
师:这可不是唾液沫,你们看,小蜗牛在爬的时候身体在蠕动,它的腹部就会分泌出这种白色的沾液,看上去就像白线一样。
幼a:那为什么要分泌这种白色的东西呢?师:让小蜗牛自己来告诉你们吧。(观看vcd“趣味动物小百科)
师:原来蜗牛是靠身体蠕动来爬行的,它分泌这种白色的沾液,是为了让身体更润滑,这样在爬行的时候就不会擦伤皮肤了,而且前进的更快。
3.交流信息,继续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在前一次“蜗牛大搜索”活动中,孩子们都产生了一个问题。师:最近我们怎么找也找不到蜗牛?
幼b:蜗牛是不是都躲起来了。幼c:蜗牛怎么老喜欢睡觉,它冬眠了吗?
师:老师也觉的奇怪,蜗牛好像很少,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秘密。
幼a:我爸爸帮我去图书馆查了,蜗牛要冬眠的。
幼b:我妈妈对我说,她在网络上看到的,蜗牛不但要冬眠,还要夏眠。师:蜗牛真有趣,我们观察很仔细,了解的也很多。让我们再到自然角去看看螺蛳,跟蜗牛相比,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五、活动延伸用橡皮泥做蜗牛。
幼儿园画蜗牛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阅读活动,培养坚持不懈不怕辛苦的精神。
2.愿意联系自己的旅行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3.仔细欣赏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教研笔记:
幼儿园教育目标应体现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这个教案中,目标设定的顺序应该调整一下,目标3和目标1顺序交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有旅游的经历,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教学笔记:
因为教师对幼儿的旅游经验了解不足,导致后面提出来的问题幼儿不知如何回答。
2.幼儿读物
活动过程
1.出示画面标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简笔画蜗牛,师:小朋友你们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小蜗牛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爬的很慢)
(2)师:小朋友们,你们去旅行过吗?小蜗牛也想去旅行,而且还是一百只蜗牛,在旅行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教师笔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课堂上用简笔画形式引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小蜗牛,很新颖,吸引着小朋友们的注意力,体现了教师基本功素养。
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是以“老师问,幼儿答”这种形式开展,幼儿比较被动,参与的热情没有调动起来,建议老师这一环节围绕“旅游”的话题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幼儿与身边或者小组其他人说说自己的旅行经验,给所有幼儿提供开口说话和与人交谈的机会。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幼儿想说敢说,积极表达个人想法,发展幼儿语言交流和表达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老师更多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并积极引导幼儿的讨论思路,把握讨论主题。
2.逐页阅读故事画面,在观察交流中了解故事情节。
(1)看动漫听故事
听完故事后,教师提问故事内容,幼儿回答
蜗牛为什么要去旅行?要去哪旅行?旅行的路上天气怎么样?
蜗牛感觉怎么样?他们是怎么做的?多少只蜗牛上了巴士,剩下的那只蜗牛为什么没有上巴士?
他们到山顶时看到美景了吗?这时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第二天早晨九十九只蜗牛碰到了谁?他们见面时分别是什么心情?
幼儿描述第一百只蜗牛看到的美景,其他幼儿相互补充。
听完了好朋友的介绍,九十九只蜗牛有什么新的决定呢?
教研笔记:幼儿对故事的情节很感兴趣,对故事内容基本理解,能够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少数从不举手发言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把简单的问题留给这样的孩子,鼓励他们大胆的发言。
(2)看图片师幼完整阅读。
教师操作多媒体图片,再次欣赏故事内容。
与幼儿共同欣赏故事,让幼儿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笔记:再次欣赏故事的时候,建议老师让幼儿边看幼儿读物边听故事。多媒体影音课件,虽然形象直观、操作方便,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但画面的色彩、细节、质感都没有纸质图书的画面生动,亲切。所以再次听故事时,幼儿在对故事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近距离与图书亲密接触,会对画面的背景、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发生的故事等内容都会有进一步的感知。
3.教学游戏
(1)手指律动:剪刀、石头、布。
师:小朋友们听完故事,我们放松一下,一起做个手指律动吧!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把剪刀,两把剪刀变成小白兔。
剪刀,石头、布,剪刀、石头、布,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