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年度总结最新7篇

时间:2024-04-02 作者:tddiction 教学文档

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年度总结的记录,那是没有意义的,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需要及时记录年度总结,才能解决并改善,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师年度总结最新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师年度总结最新7篇

老师年度总结篇1

一、思想、行为。

以作为老师的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以作为党员的身份兢兢业业的工作,以作为校长的位置奉献、服务

于老师、学生。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努力的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不做不符合老师身份的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不做对不起学生的事,不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摆正位置,努力做好自己分管的事。做事讲原则,做人讲正气。在学校里率先做好行为示范,为人师表。对教职员工多了解、多关心;对学生多施爱,多尊重。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学习、工作。

坚持常读书(每学期5本),多写博文(每学期至少50篇),不断学习与学校发展的有关德育工作的知识;学习和自身发展有关的语文课堂教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以备能为学校、学生的发展储备更多的能量。

尽量多参加学校的教研组活动,多听各学科老师的校本教研课。做到对老师多了解、对课堂多分析、课后多反思,与任课老师多交流、多鼓励。08学年度,本人共听课96节,上校级公开课6节,专题讲座2个,与校内6位青年老师结对成为师徒,与校外(**小学的教导主任)林慧玲老师结对,认真指导他们课前的教案设计,认真听他们的课,听每位徒弟的课后必有交流、指导。指导每个徒弟的课均在2节以上,其中还指导梅龙英、胡晓琴老师上县教研室的阅读主题《精度与略读》研讨示范课,在zz、崇头、黄源、云丰、雾溪、沙铺片区的区域研讨交流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本人也在本次区域要讨活动中做了《怎样上好阅读课文?》的专题发言,得到罗老师和兄弟学校老师的好评。在多次的师徒教学研讨中,双方的业务能力均得到提升。且引导有为、有志的青年老师和善为人,努力做事,以自身的敬业影响老师们的行为,在沟通、学习中享受互为依存、彼此成功的快乐和幸福。在分管的德育工作中,做到多研究,多创新,多出金点子,降低德育工作中心,从细处着手,引导老师们多实践,多总结,多丰收,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各种能力。如安全教育工作的创新,国防文化建设,国学文化的深化等。以《弟子规》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以“习《弟子规》实践导行培养农民工子弟良好行为习惯——德育模式的探索”的课题在市里立项并成为重点课题,策划、组织了学校的“春泥启动仪式”等大型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得到一致好评。

在本人所任教的五年级语文学科教学中,认真备课、上课,让学生在鼓励、赞赏中快乐学习、成长。教学生做人,教学生求学问。常家访,与家长多沟通交流办学、育人的经验、新点子,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期末考试中,班平均分79,在三年级接手过来的平均分只有59分的基础上得到有一次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得到了良好的培养,班风学风有了质的改变。

时间荏苒,到zz又过了5个年头了,任重道远。当然还有许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本人要多总结、多反思,多向有经验的老一辈求教,多向书本学习,让自己在学习中成长,快乐中工作,与人为善,努力做事,享受工作、生活的和谐快乐。

老师年度总结篇2

回顾20xx年的工作经历与成长历程,收获与思考并行,经验与设想同步,现从如下五个方面作以总结:

一、学习与服务相辅相成

以往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教研工作,在数学学科方面,我重温了初高中课本,同时阅读了很多相关数学本体知识与教学理论的书籍,但由于学习内容与实践应用没能有机的结合,多半是边学边忘。今年我改变了学习方式,不是先学后做,而是先做后补,也就是说我在实践中反思自己的不足,然后再对应着查阅书籍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样用一个,学一个,学一个指导一个,学用结合,相辅相成,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这要归功于网络研修,在一年的网络研修中,与教师真诚的沟通与交流,直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使我离教师越来越近了,离实践越来越近了,在帮助教师探求问题答案与策略的同时,我也越来越自信了,在学科知识与教研经验方面都得到了充实,可以说网络中对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助推了我自身的学习与提高。

二、感悟与活动相依并存

本年度参与了很多教研与调研活动,让我感触最深的有四大活动,即:全国小学数学大赛、全市教学能手比赛、全市教育发展的调研、全年的网络研修。

今年五月我有幸观摩了全国小学数学第九届深化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大赛,现场观摩了16个省推荐的优秀课例,又购买了16盘课例录像,将大会的32节课听全,就像品尝了一席盛宴,令我激动不已。回来后的第一时间便将这份喜悦与收获,借助网络开展了“好课分享”的系列研修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专家点评,以及网上与其他听课教师的交流研讨,我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一种本质的回归,也看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未来发展的走向,即:走向学科本质的挖掘、走向教学实效的突破、走向数学思想的深化、走向数学经验的建构。这次活动,为我以后的教师培训和教学指导工作奠定了新的起点;更重要的是在对照比较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的理念并不落后,甚至有很多观点与课堂设想要超过各省所推荐的优秀课例,为什么我们的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的效度却不高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在工作中继续探索。

在全市教学能手大赛中,我找到了些许答案。新课程的理念虽好,但很难落到实践中,落到教师的课堂上。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们不能深入、正确的理解新课程的各种理念,会背不会做的现象比比皆是,多数教师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只关注新理念,不研究新知识,导致课堂丢失学科本质。要转变这一现状,首先要唤醒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使教师能够自觉地在研中教、教中思、思中进,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三个活动是全市教育发展的调研活动。我参与了基础教育发展现状的调研,并撰写了“全市小学教育发展现状的反思报告”。在这一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些教育现实,很多问题在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在多年形成的各种机制的制约下,令人无奈。但我不能因此而放弃职业理想,更不能顺势随波而丢掉自我,正如丁蓉老师所说:要接受自己改变不了的,同时也要坚持改变自己能改变的。在诸多现实问题中,教学评价的标准单一、校本教研的虚张声势、教师队伍的弱势群体这三大问题就是我要努力改变的,作为学科教研员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教师、帮助学校走出三大问题的困扰。

关于教学评价标准。

在两年多的教研经历中,让我深深体会到没有标准,一切将乱无章法。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包括教研员对课堂教学及学科教师的评价,都存在着单一性和随意性。定量评价往往只看硬件与分数,而定性评价则仅仅取决于评价者的个体倾向,这就导致教与学的功利性越来越严重,导致教师培训与教学指导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教师不知听谁的好的混乱现象。究竟什么样的数学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数学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有了标准才会心中有数、研中有据、教中有序、学而有效。因此我的任务就是根据本市实际与学科特点,协同县区教研员与基层学校的教师代表,完善相关的评价标准,为基层的教学实践亮出标杆,为行政部门的评价督导提供参考,做好参谋。

关于校本教研发展。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各县区的典型校,在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方面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果,但不排除还存在很多死角。有规划无落实、有活动无效果、有经验无推广、有框架无细节

...
《老师年度总结最新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