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我们的可以更加有秩序有趣,我们应该要提前准备好教案,一份有挑战性的教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5的认识数学教案优秀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5的认识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数量8和9,认识数字8和9。
2、理解8和9的实际意义,学习用它们来表示事物的数量。
配套课件:中班数学课件《认识数字8和9》ppt课件
活动准备:
1、配套多媒体资源《认识数字8和9》
2、配套幼儿操作材料。
3、幼儿每两人一份材料:一盘干蚕豆,点卡和数卡。
活动过程:
二、认识8和9的实际意义
1、教师放多媒体资源中的'图片,请幼儿大声数数有几朵花,可重复几遍。
2、用同样的方法呈现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9。
三、找包含数量8和9的物品
1、请幼儿两人一组,共同商议,找出自己身边数量为8和9的物品,如8个指头、9支铅笔、8粒蚕豆、9的点子卡片等。
2、引导幼儿进行分享,请幼儿说一说本组找到了什么物品,有多少个,其他幼儿评判对不对。
四、认识数字8和9
1、教师播放多媒体资源,呈现组图,请幼儿说说是什么数字,然后呈现组图中花朵的数量变化,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说一说。
2、教师小结:这是数字8和9,表示数量为8和9的物品。
五、操作练习
打开幼儿操作材料,教师指导幼儿按要求做练习。
5的认识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下p80~81页例1、2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观察、推理、辨析等手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三角形的表示法,理解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内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教学重点:
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认识三角形的高,会画三角形内的高。
教学难点:
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形、四边形模型,三角板,白纸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夏天来了,人们傍晚都会去广场散步,你们喜欢去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广场到处看看,不过老师有一个要求,希望同学们用数学的眼睛仔细找一找画面中的三角形,有信心找得到吗?(播放课件)
生说一说,师动画演示图片中的三角形
2、联系生活:对于三角形同学们并不陌生,找一找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
3、生活中处处有三角形,看似简单的三角形应用得那么广泛,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一)三角形的意义:
(1)出示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同桌之间说一说。
(2)教师演示三条线段是怎样摆的,从而使学生知道一根接着一根连在一起的封闭的图形,随后明确这是围成的.
(3)揭示概念.
教师启发同学互相补充,口述三角形的定义.
师:对,三条线段端点连端点没有空隙,实际上就是把三条线段围起来,所以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板书概念)学生齐读。
练习:认一认下面哪些是三角形?说明原因。
(二)三角形的特征:
(1)摸摸手里三角板学具、说一说:
①三角形由什么组成的?
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边问生边回答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三)演示课件,教学三角形表示法。
(四)教学三角形的高。
(1)情境创设。
这间美丽的木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工程师想测量房顶的高度,你们认为应该量哪一条线段最合适?
(2)课件演示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3)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提醒学生注意底和高要对应。
(4)学生练习画高。幻灯展示学生作品,讲评。
(5)提问:三角形中有几条高呢?学生说说,师出示各种三角形的三条高。
(五)三角形的特性:
1、(课件)出示自行车、屋檐、球架等三角形的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做一个游戏:
(1)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学生尝试:让男学生用手拉一拉这个三角形,感觉怎么样?
(2)出示平行四边形(用木条钉成的)教具,让女学生试拉一拉它们.感觉如何?
为什么男同学拉不动,女同学一拉就变了?是不是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力气大呢?换位游戏证明答案。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三角形的木框不易变形.
提问: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加一条边构成两个三角形)
(3)揭示特性.
师小结:房架、自行车架等之所以制成三角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其结实耐用.
(4)练习1:哪种方法更加牢固?
练习2:怎样使椅子变得牢固?
2、(出示课件),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运用到了三角形的这种特性,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我们看到的大桥、铁塔、帐篷、人字梯等物体中都用到三角形,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了吗?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学习数学的时候要多动脑筋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课堂练习
1、填空
2、判断
四、反思回顾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你觉得自己收获了什么,自己表现怎么样?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就会有许多发现,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快乐。
五、板书设计
三 角 形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特征: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5的认识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认识钟面并学会认读整时。
2、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钟、每个学生一张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猜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嗒嘀嗒响,催人早早起。(打一日用品)
师:大家猜一猜,他是什么?(时钟)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出示课题:认识钟表)
二、新授课
1、认识钟面
①出示两个钟面让学生观察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时针、分针)
②让学生用发的纸制作钟面
小结:钟面有时针、分针、12个大格、12个数字。
2、认识整时
⑴出示主题图
提问:小红在做什么?她几时起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学生回答)
⑵出示3个钟面:8时、3时、6时
提问:下面的时间你认识吗?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认识?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告诉大家?现在开始
(学生讨论后,汇报)
总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⑶巩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老师要考考大家。
a.教师拨钟,学生说几时。
b.教师说几时,学生拨钟。
c.学生说几时,学生拨钟。
3、教学整时的两种写法
⑴介绍用汉字时表示的写法
几时只要在几的后面加些时字就可以了。
⑵介绍用数字表示的写法
圆点后面两个0,前面是几就是几时(提醒学生冒号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⑶师拨钟,让学生用两种写法来表示(集体点评)
三、巩固练习
1、下面是明明星期六的作息时间表
提问:请大家看图说一说,小明几时在做什么?
然后让学生有两种表示方法写在书上(学生写完后,集体讲评)
2、让学生根据给出的时间,写出过小时后是几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过1小时的含义(学生先做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