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教案的有条理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神奇的纸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神奇的纸教案篇1
设计意图: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孩子们对象形字有一个初步了解,结合南师大整合课程大班上《符号会说话》中的语言领域“神奇的象形字”来开展活动。象形字是比较抽象的符号,本来认识起来就比较枯燥乏味,于是以图文并茂,游戏的形式开展,让孩子知道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象形字与所代表事物在形状上有相像之处,从而激发孩子对汉字的喜爱,让孩子更有学习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认识象形字"山、水、日、木、田、月、果、竹"。
2、观察象形字的特点。
3、愿意大胆表述象形字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认识简单的象形字,并能与之对应的图片进行匹配。
活动难点:
了解象形字,知道象形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象形字与所代表事物在形状上有相像。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ppt、音乐、人手1份表格图、彩色笔、勾线笔、绘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图画导入
教师演示ppt,呈现出由象形字组合在一起的画面,激发幼儿对"象形字"的观察兴趣,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老师:"在这幅图画中,你们都看到些什么?你们们觉得这些记号代表什么意思?在很古老的时期,人们还没有发明文字,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他们看到的事物的呢?"
二、基本部分:认识了解
学习认识第一组
(一)运用ppt中的材料引导幼儿了解、认识象形字的特点
1.出示古字"山、水、日、木",鼓励幼儿猜测其意义。
老师:这些图案表示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
2.幼儿表述后,教师随即出现与"山、水、日、木"古字对应的实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古字与实物的相似性。
老师:正因为这些古字与所指东西外形很相似,所以称它们为"象形字"
3.再次出示古字"山、水、日、木",引导幼儿借形猜字,进一步理解象形字的意义。
老师:古人画出了这些字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
4.教师出示"山、水、日、木"4张真实图片,请幼儿将图片与古文字配对,验证他们对象形字的理解是否正确。
老师:请把这些图片和象形字配对,谁和谁是一家人?"
老师:为什么你会认为他们是一家人?
(二)、请幼儿自主阅读图片,说说象形字的象形特点。
1、老师:太阳是圆圆的球体,在中间加一点表示它会发出光和热。
2、老师:三个突起的三角形表示山的山顶。
3、老师:弯弯的曲线表示水流,旁边的几个点表示水滴或浪花。
4、老师:一条直线是树干,下面的线条是树根,上面的线条是树枝,树也是木。
学习认识第二组
(一)观察认识象形字。
1、出示田、月、果、竹这四个象形字,请幼儿观察。
2、结合图片认识象形字。
(二)、师幼一起说说象形字的特点。
1、象形字“月”,表示一轮弯弯的月亮,中间加了一小竖,代表月亮中的桂树。
2、象形字“竹”,表示它的两根细枝上各有两片垂下来的叶子。
3、象形字“田”,表示很久以前的人们为了将一块一块的田地让人一眼就认出来,就把它分成了四块,因此,就出现了象形字“田”。
4、象形字“果”,指的是一棵树上结了许多果子,上面的田代表果实,里面的四个点表示果实的籽。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朋友(附图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游戏规则:听到音乐声后,请用铅笔把象形文字和现代汉子手拉手拉起来。
四、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动起来吧!让我们随着美妙的古筝音乐,用所学到的象形字画一幅神奇画,好吗?
活动反思:
整合式的故事教学。
故事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但多数老师往往停滞在传统故事教学模式中,即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听故事、提问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中心思想。这种灌输式的'学习,使得许多优秀的故事让幼儿听得觉得乏味。
分析本教材,我一改以往的教学风格,采用整合式的教学,如绘画、动手、比较等等,让幼儿带着自身的体会逐一感受故事的每一情节。如此一来,孩子们全身心地放松,而不拘泥平日中的安静、全身心倾听的状态,习得自然、学得开心。
1、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孩”入胜。
2、教学表现形式应是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3、要有开放的心态,兼容幼儿的不同想法,尊重孩子个性的发展。
4、同时,教师应有丰富的感知经验,较高的教学素质,在每一个环节不断地丰富、积累幼儿的感知。
神奇的纸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其用途,获得初步经验。
2、帮助幼儿获取温度计指示温度的粗浅知识,初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及测量、记录的简单技能。
3、激发幼儿测量温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体温计3支,记录卡,笔。
2、温度计图片,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常见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2、难点:对测温活动感兴趣,能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指导要点:
通过经验调动、对比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温度计的名称及用途,并指导幼儿在简单的测量实验中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记录温度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认识温度计。
1、认识体温计、气温计和水温计。
提问:如果有人身体不舒服,我们用什么办法知道他有没有发烧?我们怎么知道今天的温度是几度?怎么知道杯子里的水是几度?
2、出示气温计和水温计图片以及温度计实物认识这些温度计。
3、讨论拿温度计的方法。
提问:温度计是由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应该怎样拿温度计呢?(教师示范拿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小结:这些东西都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它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温度计。大多温度计都是玻璃做的,而玻璃一不小心就会被碰碎,所以我们要轻拿轻放,保护好温度计。
二、观察、比较温度计。
1、通过图片观察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找出相同之处。
提问:你在这些温度计上发现了什么?(每个温度计上都有刻度和红线)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认读、记录温度。
出示实物体温计,提问:温度计里的这条神奇的线和数字有什么用?它们是怎么表示温度的?
小结:这条神奇的线对应的数字就是温度,与红线顶头平齐的刻度线指示的是该温度的读数,我们可以用摄氏几度来表示。
三、分组实验。
1、实验:测量体温。操作要求:分别请幼儿用体温计测量身体温度,并记录下来。
2、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
四、分享与交流。
每组请一位幼儿在大家面前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
?神奇的温度计》是海南教版第三主题————有趣的线中的科学教学内容。又由于最近天气较炎热以及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所以我们在晨午检时一发现孩子的体温有些异常就会拿出体温计测量温度。这支小小的体温计频繁的出现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在这节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高,积极参与活动。但是由于幼儿园材料的限制,在活动中,只有三支体温计给孩子操作,以致造成孩子们争抢体温计、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等问题的出现。在活动中我虽然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但是身为师者,我却不能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个别内向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摸到温度计。)因为材料的限制,我的活动只让我灌输了如何拿温度计,而其他的探索活动都只是纸上谈兵。活动后,我深刻的反思我自己:
1、如果我园能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温度计,我相信这节活动,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