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教学反思写得全面具体,我们才能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当我们的教学任务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写好详细的教学反思,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友谊桥教学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友谊桥教学反思篇1
教材分析:《友谊的回声》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七课《回声》中的表演歌曲。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学情分析:经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都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并且能独立理解,解释歌曲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就是学生的掌握程度有些参差不齐,在这方面我将尽量弥补。在唱歌、视唱和听音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个别学生有跑调现象,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在欣赏方面,大多数学生图个热闹,而对曲目的主旋律不熟悉或知之甚少,学生不知道音乐美在哪,就很难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情绪,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需要学生先熟旋律,再作欣赏。
教学目标:
1、感受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回声——这一大自然的现象,并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情感态度)
2、聆听和表演歌曲《友谊的回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与神奇。学生在倾听、实践、师生合作中理解歌曲、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过程与方法)
3、在优美的音乐情境及有趣的游戏中,学会“f ”、“p ”强弱记号,并能自信的,自如地运用到歌曲的表演中。(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掌握力度记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教学难点:前半拍休止的准确演唱以及歌曲中回声处的自然准确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大山吗?在大山里,如果你大喊一声,会有怎样的反应?(会有一种回声)
师: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当我们向山谷发出声音时,声音传到山谷中的物体上被反射回来形成了回声。回声和我们发出的声音相比,有什么不同?(原声比较重,回声比较轻)
(设计意图:通过山谷回声创设情境,为歌曲教学做铺垫。)
2、初次表现回声
师: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模仿一下“回声”怎么样?老师是发声源,你们来表现回声。谁能告诉我怎样表现出回声呢?(练习:喂,噢,你好)
3、加旋律表现回声
师:大家声音的表现力可真棒,那我们为回声加上旋律怎样?(师钢琴演奏,生跟琴模唱。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4、师:同学们的表演真棒!尤其是加入旋律后,声音就更动听了。刚才我们做的小游戏中,老师发出的较重的音,在音乐中用f表示(强音),回声比较轻,在音乐中用p表示(弱音)
引申:老师给他们各添上个朋友“ff”表示极强,“pp”表示极弱。
5、师:让我们大家再一次来感受一下美妙的回声(分组表现强弱)
﹝设计意图:本课的难点是掌握并在实践中运用力度记号。唱准“回音”这一乐句。掌握回声的强弱特点。依据学生活泼好动特点,设计了与学生做回声的游戏。难点得到突破。学生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感受回声的强弱、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回声的深刻体验。﹞
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师:同学们的演唱将回声表现的惟妙惟肖,现在老师想为同学们唱一首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这段音乐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演唱歌曲《友谊的回声》。
生答,师总结
这段音乐带给大家如此多的感受,我想大家非常的想学会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友谊的.回声》
2、复听歌曲
师: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歌曲,听完以后你来说说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两个部分)找出歌曲中回声的部分。
3、师演唱歌曲,回声处学生来唱。
4、演唱歌曲。
学生随琴轻声慢速用“u“哼唱并及时处理困难句。(两遍)
切分处(打拍子感受强弱)
八分休止
注意:掌握回声处的两个力度记号f 、pp。
5、师进行歌曲处理。
v(1)结束句练唱,渐慢的处理。
结束句: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声音。
﹙2﹚、歌曲情感处理。
为什么说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
师: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友谊?
生:友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生: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就是友谊。
生:友谊就是同学间的交情。
师:友谊就是你和同学间的那份感情、那份互助的精神。
师:为什么说友谊的回声是人间最美的回声?
生:我们同学间心相应情相通就是友谊的回声。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学生演唱歌曲。加深对歌曲的理解。通过学生的体验、感受、学生能够更加准确把握歌曲的力度、速度、声音、情绪。﹞
6、有感情的演唱。
四、拓展
分组轮唱
一、二组先唱,三、四组过一小节进入
(设计意图:通过轮唱更好的表现歌曲,在歌曲中渗透合唱这一环节,启发学生创造歌曲。)
五、教师小结。
是啊,真正的友谊是你和同学间的那份感情,那份互助的精神。那么我们同学们之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要彼此珍惜像大山一样心相应情相通的真挚情感。让我们带着这种真挚的情感演唱这节课学习的歌曲《友谊的回声》。
在歌曲《友谊的回声》中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让音乐贯穿始终。在优美和谐的艺术氛围中,让学生建立起高尚道德情操。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友谊的回声 f p ff pp
友谊桥教学反思篇2
本次阳光杯赛课,我选择的是人音社第七册第七单元回声中的《友谊的回声》。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写景——对友谊的呼唤追求。第二部分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由于是借班上课,所以教学内容定为学唱新歌,为本课的第一课时。
这首歌曲对四年级上期的孩子是很有难度的:
1、篇幅较长。学生第一次明确的接触歌曲ab两段体。
2、切分节奏贯穿全曲。而这个知识点是五年级才出现,才要求学生掌握。
3、本课知识点要求要学会在演唱时用力度表现歌曲。
4、歌曲以景喻意,层层铺垫,虚实交替,要唱出主题。我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确定这是一节典型的唱歌课。我采用了“学唱歌——唱好歌——会唱歌”这样的教学顺序。主要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思维:
一,落实双基。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我在教学设计上注意踏实、落实。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让学生能有步凑地掌握。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意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
1、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
2、养成轻声唱歌的习惯。养成了优秀的习惯,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这样,他们的音乐素养才能不断地形成和发展。
三、挖掘作品内涵,正确表达歌曲情感。
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境是表达歌曲情感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听到和看到,学生理解歌曲后,唱出的歌声和情感都是具有艺术感染力的
四、演唱歌曲传情达意,展现音乐魅力。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歌唱与情感教育,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这是学习音乐的最终目的。
整节课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创设音乐情景,练声。二认识力度记号,知道其作用。三,学唱歌曲,理解歌曲,表演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