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份教案,教师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的教学内容和进度,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鲜花开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鲜花开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活动准备:
每组一盆水,若干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报纸等)
活动过程:
1、导入,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你看到了什么?(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2、教师示范折 "睡莲"。
(1)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b、将角对边折.
(2)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3、幼儿分组折纸,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将折好的 "睡莲"放入水中:
(1)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3)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4)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 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5、活动结束,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鲜花开教案篇2
教材分析:
?百合花开》是语文沪教版教材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 章重点词、句,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个人生哲理。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 文。课文写的是一株百合抵御各种困难坚信自己能开花,最终开出了美丽的花。告诉我们在任何艰 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懈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掌握 6 个词语,学会运用表强调的排比句。
通过“花开”为线索,利用读写和理解训练,让学生了解百合花花开的整个历程,理解并学 习百合花坚定信念、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
通过学习,让学生去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关键词句,探究百合的形象和学习百合花花开的艰苦历程,感悟文章所蕴含 的哲理。
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学习,体会作者笔下的百合花的优秀品质以及所带给学生的感 动和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 实物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小的礼物(出示百合花),认识它吗?现在我想做个小小的 调查,想知道一下大家对百合花了解多少。 师:同学们都讲了很多关于百合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有幸学习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板书 《百合花开》)。一株小小的百合,演绎出了怎样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深 入学习。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复习生字词语,整体感知
听片段录音,口述野百合的成长中有哪些经历?(提出问题,吸引学生兴趣) 检查预习。(词语的拼音、理解)
请同学们说一说百合花经历了怎么样的一个过程?根据课文,填空。
学生简要概述,(随机板书)野草——花苞——百合花开——百合谷地
请结合板书,把文章分成三层?(请同学们来回答) 过渡语:透过这个成长历程,相信这株小小的百合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接下来请 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这株百合是一株什么样的百合?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感知历程,感悟品质
小组学习和讨论
(1)用直线划出野百合周边的不利环境(自然、社会);用波浪线划出野百合应对的信念、语 言、行动。
(2)学生交流汇报,老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导)
(3)预设:百合花生长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怎么样?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来?
(4)预设:当百合花是野草的时候,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用波浪线 划出)/引导板书上的野草加成“野草”(双引号代表特殊含义)(板书双引号)
(5)预设:杂草、蜂蝶鸟雀该用什么语气?为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圈出词语) (ppt5)(结合回答,加以引导) (6)百合花是怎么面对的?
四、解读“百合心语”,体会百合花所赋予的人格魅力
抽读“百合心语”, 你读懂百合的心声了吗?有什么体会?
从百合花的言行中,我们体会到了它具有什么品质?(板书:坚定信念、执着追求、坚持不 懈)
五、体验运用,训练反馈,拓展延伸,主旨归纳,总结全文
续写排比句 (我要认真读书, 是因为) ; 填一填 (词语运用) ; 造句 (联系实际拓展) 。
归纳主旨(结合板书,概括精神品质)
总结全文:(1)齐读最后一句 (2)小结:其实每个人的心田上都有一株百合,每个人都会有面临困境、遭受 挫折的时候,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全心全意默
默地朝着信念前行,那么每株百合都会绽放出 洁白迷人的花朵,从而证明自己的存在。信念的力量是神奇的。亲爱的同学们,请坚持自己的梦想 吧,成功就在前方!
六、家庭作业设计
1、抄写词语两遍;
2、抄写第 8 小节和第 14、15 小节;
3、根据《百合花开》,结合自己情况,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读后感。
板书设计:
“野草”——————花苞——————百合花开——————百合谷地 (第一横格坚定信念,第二横格执着追求,第三横格坚持不懈)
鲜花开教案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____”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2 过程与方法 :
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2 教学难点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在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自由争论。又被称为“双百”方针。
2 新知介绍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引导学生看书后归纳)三大改造完成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党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