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完善的教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教学活动和任务,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园比较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比较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比较5以内数量的多少。
2.能运用对应排列的方法判断出多少,并且掌握添1去1的方法。
3.在活动中学会等待和轮流。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联欢会。
2.不同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比比谁的反应快:出示两组物体不一样多的图片,请幼儿快速判断:如果一样多,就把手举过头顶;如果不一样多,就用手抱住膝盖。
二、感知5以内的数量。
师:“动物王国要举行联欢会,这几天长颈鹿和大象可忙坏了。大象力气大负责吹气球,瞧,它吹了好多气球。”(出示红气球5个、绿气球4个)
提问:
1.红气球和绿气球,谁多、谁少?”
2.你是怎么知道红气球多、绿气球少的?”(看的、数的……)
师:“到底谁多谁少呢?我们给它们排队比一比。”
(两种颜色的气球一一对应摆放,再次引导幼儿观察并点数验证谁多谁少。)
三、用添1去1的方法使两组物体数量相等。
师:“长颈鹿脖子长,它负责挂灯笼,它第一次挂上了5个红灯笼,第二次挂上了4黄个灯笼”(两排对应排列)
1.两次挂得是否一样多?多(少)多少?
2.怎样才能使两次挂得数量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1或去1的方法使它们的数量相等。)
3.5个红灯笼去掉1个是几个?4个红灯笼和4个黄灯笼谁多谁少?(一样多)
四、操作活动。
师:“为了招待客人,它们还准备了许多积木。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红、绿、黄),这些不同颜色的积木也想来比多少,怎么办?”(引导幼儿轮流操作摆放。)
幼儿园比较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测量方法,比较出三者中最粗的、最细的物体,并能按粗细规律排序。(重点)
2、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难点)
3、主动探究多样化的测量方法,喜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已经有粗细的概念,会用粗细来描述看到的物体,如,细细的筷子,粗粗的木桩等,紫藤花粗细不同的枝干等;运用过常见的测量工具,如直尺等。
2、物质准备:带有编号1、2、3的圆柱;粗细不同的紫藤花枝干若干;各种测量工具若干:毛线、软尺、直尺等;即时贴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物体的粗细,鼓励幼儿运用手、眼等感官比较圆柱的粗细。
1、出示带有编号1、2、3的圆柱,引导幼儿尝试用眼睛看、用手摸等不同方法比较粗细。
提问:三个圆柱有什么不同?如何知道的?
2、让幼儿两两比较圆柱的粗细,知道粗细的概念是相对的。提问:这两个圆柱哪个粗?哪个细?
3、小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两种方法比较物体的粗细,两个物体之间可以比较粗细。
二、在掌握目测、手量方法的基础上,能比较出三个圆柱中最粗的'和最细的物体,并能按从粗到细、从细到粗排序。
1、请幼儿为圆柱排序。
提问:请小朋友按照从粗到细给圆柱排序。从细到粗呢?
2、出示紫藤花枝干,请幼儿根据掌握的方法排序。
小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从粗到细、从细到粗的规律进行排序。
三、为紫藤花做腰带,探索运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紫藤花枝干粗细的正确方法,初步感知长度与粗细的关系。
1、出示测量工具,自由选择,分组探索使用方法。
提问:除了目测、手量法之外,还可以用工具测量,你们认识这些工具吗?你要用什么工具?怎么测量呢?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
小结:测量时,一端固定,将毛线或软尺贴紧枝干绕一圈,另一端到达固定处停止。直尺无法弯曲,所以无法测量。
3、请幼儿测量不同粗细的枝干,比较测量结果。
小结:粗的枝干腰围长,细的枝干腰围短。
4、为紫藤花做腰带,巩固习得的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看,我的紫藤花缺一条腰带,如何制作一条合适的腰带呢?(师幼讨论)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指导。
5、展示制作好的紫藤花腰带,幼儿分享交流方法,教师总结提升。
提问:请小朋友讲一讲你是如何制作的?哪个枝干的腰粗,哪个细呢?
小结:制作腰带时,先量出粗细,轻轻一折做出记号,将多余的部分剪掉。活动延伸:
互相测量小朋友的腰围,比一比,谁的腰粗。谁的腰细。
提问:紫藤花有粗有细,我们可以用目测、手量来比较,用毛线、软尺等测量工具来测量出结果,那你们自己的腰围知道吗?回到班里互相量一量。
活动反思:
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两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幼儿园比较的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书第41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2、能用分数熟练地表示实际中的问题。
3、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填空
1、用分数分别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和空白部分。
(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哪个分数大?)
2、看图填空
(1)你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
(2)用分数表示咱们班学生的情况。
比如: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能写出分子是7的假分数吗?
再写出分母是7的真分数。
(独立写在书上,学生再汇报。)
4、观察今年的年历,并填空
(1)十月份的休息日占这个月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2)十月份上学的天数占这个月总天数的几分之几。)
你还能提出用分数表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的分法。)
(二)活动二:
在图中用颜色表示下面的分数。
(三)活动三:比较大小
1、先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再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注意:要求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
(先审清题意,在动手表示,然后比较大小。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在圆圈里填上“t;”“>”或“=”。
(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订正)
(四)活动四: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说一说你是怎样化的。
独立写在本子上。)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用一张16开的纸设计一张数学报,说一说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
幼儿园比较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课件,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