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提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示范和演示,一份好的教案应当能够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知识,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落花生)今天我们接着学习这一课。
二、自读课文学习质疑
1、学生自学课文。问: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划一划,写下来。
2、同桌互读,相互讨论。
3、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问:先说说有什么不懂得地方?
(师记在黑板上)
⑴ 就词质疑:
如“居然”:
① “居然”是什么意思?
② “我们”辛辛苦苦种花生为的就是能收花生,现在收获了为什么用“居然”而不用“果然”呢?
③ 用“居然”说明落花生有什么特点呢?
⑵ 就句质疑:
如“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①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父亲为什么也来了?
② 父亲和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是“难得”“很难得”“实在很难得”?
③ 父亲很难得回来吃饭就是为了品尝我们种的新花生吗?
⑶ 就段质疑:
如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① 花生的好处很多,为什么父亲只说花生埋在地下这一点是最可贵的呢?
② 父亲为什么把落花生和苹果、石榴作比较呢?
③ 苹果、石榴是不是只炫耀自己而没有实用呢?
三、抓住重点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⑴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
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出示课件。)
给作者的印象是什么?
⑵ 从刚才的对比中,你体会出落花生有什么特点?
(生回答。)
可贵在什么地方?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课件出示父亲告诉我们做人道理的一段话:
⑴ “你们要像花生,他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问:你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话?
⑵ 学习重点句: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 “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 “讲体面”是什么意思?
③ “只讲体面”又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我们到底该做怎样的人?老师觉得:不管你想做怎样的人,首要的是现在好好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名对人类有用的人,将来才能有所作为。
3、他们还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4、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四、小结
1、让我们齐读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
2、是的,父亲的话深深的印在许地山的心里,也印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使我们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3.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齐读12—14自然段,思考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说明父亲的话会永远伴随他,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醒、激励他要像花生一样做人。)
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五、课堂测试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3、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4、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教学难点:
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重点内容
1、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作者一家人这么多的话题,让我们对花生也产生了兴趣。
2、作者一家人到底在议论花生的什么?他们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3、认读词语:半亩、尝尝、吩咐、茅亭、榨油、石榴。
二、整体感知,抓重点内容
1、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
三、重点相信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1、听课文朗读,思考:
(1)用“——”画出父亲几次对孩子们说的话,看看父亲讲了花生的什么,又想告诉孩子们什么。
(2)用“﹏﹏”画出作者听了父亲对于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感悟的句子,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听边思考。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赞花生。
①朗读第7至第10自然段,想一想,大家谈论了花生的哪些好处?父亲的观点是什么?
②出示父亲第一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