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心编写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规划教学步骤和时间分配,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采薇的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采薇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阅读、吟咏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体会《采薇》的“苍凉之美”
?教学重点】关于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审美境界下的内容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于粮草不续,士兵们只好靠采野菜充饥。春天,薇菜绽出嫩芽;夏天,薇菜叶片肥嫩;秋天,薇菜茎老粗硬……连“君子”的马都吃得“业业”“骙骙”,而士兵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菜色,骨立形销。薇菜,这是士卒生活待遇的“商标”。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
2、《采薇》故事中的戍卒,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何时才能归家呢?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抗击严狁(xiǎn yǚn),士卒们有家难归,由于驻地不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薇菜由嫩而老,事实上是一种象征、一个隐喻。它是戍卒人生命运的真实写照——因“严狁(xiǎn yǚn)之故”、因“王事靡盬”,士卒们吃野菜的生活遥遥无期,征战的生活遥遥无期……他们从青春年少一直到年老体衰。
3、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这里,诗人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隽永,味之无尽。“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回忆起离开故乡后的种.种经历,默默地吮吸着内心的苦楚,体会着自己的孤独,他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情非常悲苦,有谁知道呢!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四牡(mǔ) 不遑(huáng) 孔疚(jiù) 靡盬(mígǔ )载(zài)渴载饥 霏(fēi)霏 骙骙( kuí )玁狁(xiǎnyǔn)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维常之华(huā)雨(yù)雪
(2)通假字
彼尔维何 莫——暮 mù
岁亦莫止玁狁孔棘 棘——急jí
2、诵读校正
(1)反复吟咏
提示诗歌节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2)示范朗读
(3)齐读或点名个读
3、疏诗句,理思路
(1)看注释,疏诗句
①重点
君子之车 君子,指将帅
忧心孔疚 孔,很 疚,痛苦
不遑启居 遑,闲暇
小人所腓 小人,指士兵 腓,遮蔽
②疏诗句,把握情感
三、文本探究
在诵读诗歌文本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再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生发出一种内在的情感,并对其艺术魅力似乎有了话说……那么我们每个人想说什么呢?《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场景或者画面,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场景——把各段组合成一个镜头,并归纳原诗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教学预设】
场景复述及讨论一:采薇生活
可能性的准备:
士卒们的戍边生活是一种悲凉,而当这种悲凉遥遥无期时,它便是一种苍凉。于丹教授在“百家讲坛”中诠释昆曲艺术之美时说:“同是悲情,悲壮是高昂的,激扬慷慨;苍凉是无奈的,而余韵深远。苍凉能够唤起我们一种辗转于心、不绝如缕的激荡,就在于它表现出来的是命运深处的一种无奈。”士卒这种“采薇”维持生命的边塞生活还远远不是他们的痛苦,让他们痛苦的还有更多的心理煎熬,这就是苍凉!
描述读出的情感——分组拓展,力求完备
可能甲一:痛苦忧伤、家园之思
可能乙二:生活劳苦,不得归家
悲伤厌战,民族仇恨
艺术技巧提问:诗作调动了哪些艺术技巧,你想到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你准备要运用什么?
薇,菜名,又名野豌豆; 又名“大巢菜”指贫者所吃的食物
可能性一:比兴——提问:哪些是同样的话,这叫什么手法?
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氓》的比兴手法也是有声有色“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用来起兴,同时用来比喻氓之妻岁月容颜的改变)
提问:用来起兴的事物往往跟下文的主题又有一定的联系,大家请思考一下,三处采薇,略微有变化,这有什么深意或者说目的?
由“薇亦作止[”采薇刚刚冒出薇芽,[到“薇亦柔止”,[薇菜长出柔软的茎叶到“薇亦刚止”,[薇菜长得高大坚硬“采薇采薇”三次比兴,[有一种时光流逝,[戍期漫长、[归家无期之悲
所以此处的“薇”[不仅是起兴,还有作[比,因为叫作[比兴
可能性二:重章叠唱提问:哪些是同样的话,[这又叫什么手法?
[《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场景复述及讨论二:边关思归
?可能性的准备:有鉴赏者根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个著名的句子,草率地得出结论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这是一个活生生远离“苍凉之美”意境的遗憾。而这样的结论会被诗歌本身所推翻——戍边生活并不是一年,而是好多年!诗歌首章“岁亦莫止”是说“眼看一年又完啦”!第三章“岁亦阳止”是说“转眼十月又到啦”!诗中还说周王的征役没有休止!显然,这样的日子是一年一年又一年……
一天的征战是刺激,一月的征战是恐怖,一年的征战是疲惫,一生的征战是苍凉……
是什么使得这些士兵们疲于奔命、长年不得回乡,是什么使得这些士卒们渐渐地丧失了“悲壮”的自豪之感,是什么使得这些士卒们得耗尽毕生去体味这“苍凉”的人生呢?是“严狁(xiǎn yǚn)之故”,是“王事靡盬”。他们痛恨严狁越来越残酷的侵略,他们苦于周王无休无止的征役啊!
采薇的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探究学习,通过这两首诗歌中的乡情之比较,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