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教案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设计好教学评价方式,确保对学生的全面评估,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诗蜂的教案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古诗蜂的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通过欣赏诵读《小池》《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认读有偏旁的汉字,知道相同偏旁的字都有相关的意义。
活动准备:诗文图、字卡、cd碟、教材、古典乐曲。
活动过程:
一、朗读表演:《山居秋瞑》
二、导入新课:
1、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小池》《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2、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
(1)《小池》写了什么?泉水、树荫、小荷、蜻蜓、一幅水上的景致画面。
(2)《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鲁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
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3)告诉幼儿莲花、荷花是同一种花。两首诗写的都是荷花,让幼儿仔细读一读,在描写上的有什么时候不一样?
(4)请幼儿找到诗文的文字部分,找出教师出示的大字卡的生字,读出来。
?小池》:蜻蜓、荷、荫《江南》:采莲
根据偏旁给字归类:蜻蜓、荷、荫、莲
(5)教师小结“蜻蜓”是“虫”字边的字,“虫”字旁字都与昆虫有关,请幼儿说说还认识哪些“虫”字旁的字。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6)“荫”和“荷”是“艹”字头的字,“艹”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幼儿说说还有哪些字是有“艹”字头。教师将幼儿说出的字写在黑板上,引导幼儿认读。
三、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四、活动结束。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献,
鱼戏莲叶北。
古诗蜂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鹤、浩、故、辞、州、唯”6个字。
2、熟读古诗、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在诵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感受雄浑开阔的意境,感受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难点:
诵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导语:背诵《静夜思》,回忆诗人的名字,简介李白:人们尊称他为“诗仙”,写过学多优秀的诗篇,其中他写了很多和朋友离别的诗,今天我们就学习其中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板书课师,指名读诗题,注意“鹤、孟、陵”的`读音。
3、解题:“之:去,离开。”的意思。
说说诗的题目的意思:(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广陵。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
2、汇报检查自学情况。
三、自读感知,品读课文。
1、课件出示注释:
广陵:郡名。即今江苏扬州市。故人:老朋友,此指孟浩然。烟花:指春暖花开时美丽的春天景色。
辞:告别,离开。孤:孤单。唯:只。天际流:流向天边。
2、借助注释,小组自学诗句,了解古诗的大体内容。
3、教师大体讲解全诗的大意:
老朋友将在这春暖花开的春天在黄鹤楼和我分别,就要离开我前往扬州去了。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4、反复诵读,升华情感
师: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李白在写这首诗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眷恋、依依不舍、祝愿和企盼)
5、学生自由诵读全诗。
6、反馈:指名朗读背诵此诗。
五、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推荐送别诗,体会送别情。《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板书设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古诗蜂的教案篇3
学习内容:古诗《草》
学习目标:认、写生字、读、背古诗、感受小草的生命力强
学习重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习方法:创设情境,集中识字、表演朗读。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预习课文,圈生字,给生字注音,标自然段把课文读通顺。字卡挂图教学步骤: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草》。
二、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古诗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a“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挂图,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b“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c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荣”?
d“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根。
四、朗读古诗: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引导学生背诵采用多种形式来背诵。
六、指导书写
1、学习书写“枯、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七、课时小结:
学习了草这首古诗,你们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八、作业设计
1、填空:野火,春风。追黄蝶,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追店枯徐烧荣菜宿
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
板书设计: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领导、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鼓励和指导将使我对诗歌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为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上好每一堂的诗歌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回顾这堂课的得与失,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看说读想议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听说读写的几个感官参与绝不能孤立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在看说读想议上有成功之处。
在插图画面的视觉冲击下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通过看图说话把心中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学生乐说好说;通过所看所想与诗歌进行对照讨论理解感悟,在“春风吹又生”的画面想像中学生的讨论有了碰撞和融合,这体现了议的有效性。
二、抓住关键字,剖析理解
汉语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有相互关联的几层意思。诗歌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对每个字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离离、原、岁、枯、荣”的理解,使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三、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诗、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