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阶教案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06-05 作者:Cold-blooded 教学文档

教案的有条理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规划和安排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仔细编写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提前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台阶教案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台阶教案教案模板7篇

台阶教案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切合文章联系实际感悟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父辈的坚韧,体悟父辈的艰辛与责任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把握父亲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

1、检查预习,认清字词

2、讲述故事情节(简要概括主要情节,理清思路)

三、理解阅读

问题探究(一)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小结)

问题探究(二)说说父亲

1、说说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2、说说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跳读、思考、讨论、交流)

四、感悟阅读

1、思考文章的标题能否用“父亲”或者“新屋”等来替换,原因何在

2、你从文中读出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反复咀嚼文末句话,体味一下。

台阶教案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质朴、忠厚、善良而又有所追求的优秀品质。

2、体会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选材剪裁的好处。

3、学习本文平实、质朴、充满深情厚意的语言。

二、教学设想:

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了解人物形象。

3、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任务: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

(2)学生体会故事的寓意: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美好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不畏困难,永不放弃追求的精神。

(3)《台阶》中的父亲在某种程度上与愚公的形象相似。

(板书课题——台阶)

(4)本文是一篇小说,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小说的基础知识。

2、学生快速的阅读课文,注意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门槛、烦躁、晌午、瞬间、尴尬、烟瘾、黏性、涎水、微不足道、大庭广众。

(2)使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要区别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不同的写法。

举例:某某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他眼看人家的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集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3、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分析本文的结构:

(1)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

(2)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

(3)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集台阶的新屋。

(4)结局:新屋落成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第二课时:

(一)教学任务:理解人物形象;与《背影》比较分析。

(二)教学过程:

1、理解人物形象:

问题探究:

(1)父亲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从那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对高台阶的渴慕?表现出父亲怎样的性格?

(2)父亲为了建造新屋以及台阶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3)作新屋和造台阶时父亲是怎样操劳的?划出这些句子,体会父亲的性格特征。

(4)台阶造好以后父亲有哪些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心理?

(5)为什么新台阶造好了,父亲反而感到处处不对劲?

小结主旨:本文叙述了父亲建造高台阶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坚韧不拔、不知疲倦的精神,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崇敬和怜悯。《台阶》暗寓了中国一般农民人生的奋斗过程。

2、写作技巧探究。

(1)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集青石台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的简略,造台阶反而写的详细?

(3)文章较详细的写了父亲的脚板的泥沙以及洗脚一节,似乎与文章的中心无关,可以删除吗?

小结:本文选材精当,详略有致。凡是与台阶有关的内容不惜笔墨,尽情挥洒,而与台阶无关的则惜墨如金,有的点到为止。

3、比较分析: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请分别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成理即可)

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台阶教案教案篇3

学情分析

1.从师生访谈的结果来看,了解课文结构与叙事线索对学生来说并不难,关键在于对“台阶”的象征意义,即对父亲的精神世界的了解。而要实现此目的,就要让学生了解父亲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背景,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思想。

2.父亲想建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其实是想获取社会对他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需要。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形象

3.掌握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亲追求社会地位、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的特点及意义。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写法。

3.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鲁迅对保姆阿长的爱,朱自清对父亲的爱,我们已经在学习课文时感受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森祥的《台阶》看看他为我们带来了什么。﹝约2分钟﹞

二.预习交流﹝约5分钟﹞

1.以小组为单位,检查预习课文清况。2.了解作者及作品情况。3.了解背景。

三.确定目标。﹝约2分钟﹞

四.分组合作。﹝约8分钟﹞

五.展现提升﹝约15分钟﹞

六.穿插巩固﹝约5分钟﹞

七.达标测评﹝约5分钟﹞

入教导学。

抽查两名学生的预读情况,

出示小黑班题。让其他学生参与组内检查,交流。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他做了哪些造屋准备工作?

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样了?.

4复述课文,感知父亲形象.

检查每一组的学习讨论情况。

要求各组选出代表,展示本组学习成果,组与组比赛,评出优胜组,教师适当点评。检查每一组的学习情况。

引导学生从小说角度再学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父亲为什么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

3.为什么父亲造的是九级台阶?

4.为了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

5.文中详述造台阶时父亲的兴奋与幸福,意在表现他的什么品质?

出示测试题:

1.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其实就是他对自己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对获取他人尊重的渴望,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父亲靠什么实现了目标?

台阶教案教案篇4

知识、能力目标

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

...
《台阶教案教案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