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教案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案编写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数的守恒5以内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数的守恒5以内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
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
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
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
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
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五、活动延伸:
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
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数的守恒5以内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2、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的数量。
3、感受守恒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不受物体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影响,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难点:会用目测、点数、群数等方法,判断两组及以上物体的数量。
活动准备:
教具:五种紫色彩纸、五种蓝色彩纸;颜色不同大花7个、颜色不同小花7个;两组颜色、大小、形状不同的雪花各9个
学具: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10以内数卡4套及圆形圈、积木、雪花片等材料颜色大小不一各一份。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通过实物操作,正确感知10以内物体数量。
基本部分:
一、通过观察感知10以内物体的数量。
1、感知数量守恒与颜色无关。
出示5张紫颜色卡片,5张蓝颜色卡片,让幼儿知道两种卡片颜色不同,但数量相同。
2、感知数量守恒与大小无关。
出示7朵大红花和7朵小红花卡片,让幼儿知道两组花大小不同,但数量相同。小结:数量相同的物体,无论它的'颜色、大小怎样变化,数量不变。
3、理解数量守恒与空间的变换无关。
出示两组排列不同的雪花,比较巩固幼儿认知。
二、通过操作,会用不同的方法,感知两组及以上物体的数量。
1、请幼儿从盒子中拿出操作材料,任意放在桌子上,数数有几个;
2、让幼儿变换不同形式摆放,数数有几个。小结:排列方式不同,但数量相同。
三、游戏“找朋友”。
1、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取出数量相同的积木摆放成不同形式,比比谁摆的形式多。小结:数量相同的物体,无论它的颜色、大小、位置、外形特征怎样变化,它的数量都不会变。
结束部分: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物体的数量。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通过对颜色、大小、摆放方式、外形特征等几方面的比较和理解,感知数量守恒。本次活动的组织来源于幼儿生活,解决的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活动自始至终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进行的,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性,体现了“玩中学”的教育教学理念。
整个活动中,教师不是单纯地教授,而是以启发引导为主,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思考,寻求答案,调动了幼儿探索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达到活动目标。活动时材料准备充分,人手一份,保证每位都能操作。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抽象的数学概念自然而然地融入幼儿的大脑,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引导幼儿探索的同时,没有为每位幼儿创造讲述的机会。
数的守恒5以内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教学,知道1+5、2+4、3+3都等于6
2、学习看图列式,熟练掌握各数的含义。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图片、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情趣。
二、利用教具,学习6以内的加法。
如幼儿园养了5条金鱼,遥遥家又带来了1条,一共有几条?用什么方法算?(引出加号,并一起解决其中含义。)
以同样方法练习其他题目。
三、利用幼儿用书
四、作业交流。
课后反思
本课通过熟悉的情景观察,语言的交流表达,游戏中的操作演示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并感知了加减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和在一起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减法来解决。
从中掌握了:什么时候用加法,什么时候用减法。会根据直观图计算6的加法,减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得生动活泼,形体松,头脑紧的情况和游戏中。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和对数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突出教科书编写的原则:生活性,趣味性,过程性,科学性,开放性,着中注意了以下几点问题: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