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教学反思写好才能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写教学反思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思品教学反思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篇1
自从与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结缘以来,我就发现要上好品生(品社)课确实不容易。因为它涵盖的知识非常丰富,活动的设计非常多样,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内容太多……虽然,我一直用心地投入到品生(品社)教学中,但是总感觉自己犹如初学游泳的孩子,也就刚刚学会了划水而已,并无畅游的技能。
在用心参与“山东省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研讨会”的过程中,我收获着,也困惑着。准确地说,每听一节课,我的困惑都会接踵而来。或许我的认识有些偏颇,但是我愿意把它记录下来,因为这字里行间融入了我的思考。
一、“生活化”不应成为水中捞月
品生(品社)教学不仅要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我想每一个品生(品社)教师都耳熟能详。可是走进教师的课堂,我却遗憾地发现,不少环节看似用心良苦,实则并不切合实际。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快乐的六一》中设计了如下环节:“了解战争及贫困地区儿童的不幸—以不同的方式(画一画、写一写、做一做)对不幸的儿童表达关爱之情”。在展示交流时,教师出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白鸽,让学生把作品贴在上面。
乍一看,这一环节处理得也算合理,可是静心琢磨你就会发现问题。一则,战争及贫困地区的儿童距离孩子的生活还是比较遥远的,不如教师在课中提到的“汶川灾区的孩子”来得真实。二则,学生用心表达的祝愿只是贴在了和平鸽上,课后教师将如何处置这只和平鸽并不知晓。假如,这只和平鸽就此遗弃,那么“服务于生活,实践于生活”就成了空头支票。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设计类似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做表面文章,而要注重它的实效性,这样才不会给人水中捞月的虚无感受。
二、“探究性”不应成为走马观花
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问题,主动去寻找与问题有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反思,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之所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并在收集、归纳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并创造出新知识的能力。冷眼看我们的品社课堂,你会发现,探究只是浅尝辄止。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我们爱和平》一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关于战争的资料。课堂上,除了教师的提问就是学生读材料中的相关信息。整节课,没有一个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的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从海量信息中找出某个例证。试问,这样的课堂,探究表现在哪儿?这样乏味的课堂有何情趣?
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电视里看世界》时,设计了《制作电视菜单》的环节。因为不少学生并没有准确掌握自己喜欢的节目的播出时间,所以制作时,内容大多雷同,并没有凸显学生自身的个性,当然也就缺少了探究的深度。
因此,我认为,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敢于把探究的时间下放给学生,又要做到巧妙点拨、收放自如。而要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真正了解学情,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的有效探究,避免走马观花。
三、信息技术不应狂轰滥炸
信息技术的使用的确能让教学情境生动具体,让课堂教学动感十足。但是如果视频资料和音乐渲染太多,就会给人眼花缭乱之感。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同在蓝天下》一课时,就多次播放视频。为了让学生体验“耳朵失聪的人”的感受,教师播放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视频。在“关爱残疾人”环节中,她播放了《最可爱的女交警》的视频。在“感受残疾人自强不息”环节中,她播放了残疾人舞蹈家马丽的故事。应该说,整节课,大量的视频资料、音乐、图片等充斥着学生的视线,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视频、音乐等的使用不是越多越好,而一定要精、短,注重实效。否则一味狂轰滥炸,学生就成了配角,就成了接收信息的容器。
冷眼看品生(品社)教学,确实会发现不少瑕疵。人说“教育是遗憾的艺术”,我相信在解读这一个又一个遗憾中,我成长得脚步会迈得更坚实!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篇2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思想品德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创新等主体精神为目标,以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情感为主要特点。我是一名小学教师,所带的课程较多,经常教低年级的思品课,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积累一些教学经验,我认为思品课的教法和其它课程的教法不一样,所达到的目的也不一样,思品课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学生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激情与明理、导行的相互促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课文内容,领悟做人道理,选择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认识提高的快乐,道德向上的快乐,独立创造的快乐,参与合作的快乐。……
思想品德课教学把学生培养成健康、快乐、文明、科学的人,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礼”作为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作为道德规范,其内容很丰富,于是,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中适时地对其进行教育,力求让学生都能体会到“礼”的重要性。
有很多学生所在的家庭环境不能很好地适合他们良好行为的养成。于是,我便努力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个生活的小场景,从点滴的'小事入手进行教育。
平日里,当我看见哪个小朋友帮助别人捡起地上的本子,扶他起来,主动让座或做了其它的好事,我就会在思品课上把它当作一件大事来宣传,因此,那些爱打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小朋友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渐渐地,大家有了信心,做好事的多了,没人关门关灯的现象少了;谦让的多了,矛盾冲突少了;乐于助人的多了,嘲笑、坐而观之的少了。小朋友们有了和谐、温暖的氛围,自然地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一举一动文明起来。
小学思品教学反思篇3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下面是我对《你帮我、我帮你》一课的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板块一。活动感悟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评一评看谁的桌面最整洁?
希望我们每天都能这样做,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师:小朋友们,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蒙眼取书”(游戏结束后)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被梦上眼睛参赛的同学会想些什么?那我们再玩一次好不好?这次老师要给你们增加一些难度了(教师边说边布置场地设障碍物)
3.(游戏前)请你们再来猜一猜参赛的同学会想些什么?请你们小组来想想办法看看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4.师采访生谈感受
板块二.寻找“小榜样”
1.生活中,有的小朋友就在帮助人就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助人为了的小榜样”为他颁发小榜样标签。
2.颁发小榜样标签
3.别人帮助了你,你是怎么做的?
4.当你得到别人帮助时,应该真心真意地向他表示感谢。
板块三.情境测试
1.现在老师用一个办法来感谢帮助过我们的人,请你制作一颗心涂上你喜欢的颜色送给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2.学生制作(每组相应的都缺少一样用具)
3.刚才再制作心的过程中你得到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