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科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一份教案的准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趣的科学课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趣的科学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一、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发现的结果。
三、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技术支持:
一、心理准备:
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二、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和《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有趣的科学课教案篇2
?磁铁硬币乐》是一篇科学探究活动,主要内容包含:磁铁能吸住很重的物体有的却只能吸住小的物体,利用辅助材料找出硬币旋转的秘密,过实验感知不同磁力的磁铁吸附的重量不一样。
设计意图
磁铁与硬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在与磁铁初步的`接触中孩子们知道磁铁能吸住铁的东西,了解磁铁的简单特点,但是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有的磁铁能吸住很重的物体有的却只能吸住小的物体,对这些问题产生了疑问,所以我设计了这节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利用磁铁与硬币的游戏体验感知不同磁力的磁铁吸附的硬币数量不同得出不同磁力吸附重量不同的物体的答案,激发孩子们的思维和探索欲望。整个活动由三大实验组成,在实验活动总结出磁铁的特性同时也感受到游戏的快乐,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在日常生活中事物观察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不同磁力的磁铁吸附的重量不一样。
2.发挥想象利用硬币与磁铁的磁性进行悬挂组合图案。
3.能利用辅助材料找出硬币旋转的秘密,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磁力吸附的重量不一样难点:在操作活动中能自己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
活动准备
带磁铁的钓鱼竿人手一个、纸杯若干、一元硬币若干、自制十字形磁铁架(见过程中图示)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钓硬币
将硬币散落在离幼儿有一定距离的桌面上,幼儿人手一个纸杯,请小朋友站在规定的起点用钓鱼竿钓硬币,比比看谁钓的多。
二、磁铁硬币做游戏。
1、硬币排队
请小朋友在十字形的磁铁下面,用硬币来排队,看看每端能吸附几个硬币。得出结论,磁力越大吸住的重量不一样。
2、空中造型
请孩子们利用悬挂的硬币摆各种形状和图案。发挥想象自由调动,看看谁的造型最多,最好看。并互相欣赏。
3、硬币转转乐
请小朋友将硬币排好队,不接触硬币让硬币转动起来。老师提示可以借助桌上的吸管,不断探索得出结论,当吹动最下端的硬币时,硬币就会快速的转动起来。
三、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就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活动总结
孩子们对本教学活动充满了兴趣,在钓硬币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磁铁的磁力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通过直观的硬币排队可以区分出磁力不同吸附的重量也不同,后面的两个小游戏孩子们更是专注力很高,在不停的思考和操作中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气氛非常好,轻松愉快的达到本次活动的教学目的。
有趣的科学课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潜、艇、般、够、胀、缩、启、舱、密、柜”等10个生字;认识部首“舟”(舟字旁);能正确描写汉字“航、艇、船、柜、够”。几类词语“潜水艇、一般、能够、缩小、启发、舱口、门窗、密封、柜子”。
2、能比较熟练地用音序查字法查“启、舱、胀”等3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注意在读长句子时,作适当的停顿。
4、能仔细观察图画,联系生活实际,用几句话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进行的发明创造。
5、知道人类模仿生物的特点进行发明创造是一门科学。
教学重点: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仔细看图,用几句话说说自己了解的人类模仿动物或植物精心发明创造。了解潜水艇的发明原理。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录音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在上课前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鲁班和橹)
2、听了这个故事,谁能用我们学过的句式说一说?
3、出示:()发明了(),是因为受了()的启发。
4、指名交流。
5、这种模仿生物的某些功能的学问叫仿生学。
6、小朋友,你们在网上、书上找到哪些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来交流一下。
7、学生交流
8、老师也找了一些有关的资料,谁愿意和老师合作一起来介绍?
9、听了这么多的仿生学的知识,我们轻松一下,来猜一个谜语吧。(鱼)
10、板书:鱼
11、出示图片(潜水艇)
12、出示:一(艘)潜水艇
13、学习带有舟字旁的生字:艇、舱、般
14、出示课题,齐读。
15、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出示句子:潜水艇和鱼一样,能在水里上下浮沉,还能在水里行进。
16、小组读,齐读
17、鱼和潜水艇为什么会上下沉浮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2、自学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生字
(2)查字典,了解“潜、艇”的意思。
4、交流识字方法。描写生字:舱艇航般
(1)指名分节读课文,做到不田字,不漏字,注意适当的停顿。
(2)评价朗读,再指名读。
(3)读词语
(4)认字形:够启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鱼为什么能上下沉浮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2、理解:鱼鳔
3、指导读句
鱼要浮上来得时候,鳔里慢慢地装满了气。鳔胀大了,鱼摆来摆去,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
鱼要沉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鳔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鱼摆来摆去,就沉下去了。
5、师生配合读,想想:读了后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鳔沉浮
6、小结:原来鱼是靠鳔的张大和缩小浮上、沉下的。于是,这个道理(引读第2 节)
7、开火车分句读第三节。
8、找找:潜水艇那些地方和鱼有关系.。
9、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四、复习巩固,读写结合
1、一字开花:密、蜜
2、总结:人类可以通过模仿生物发明很多东西。
3、用()发明了(),是因为受了()的启发的句式把你们收集的资料组织好写下来。
五、描写生字
有趣的科学课教案篇4
活动设计背景
在日常活动交谈中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玩吹泡泡,看着那一个个在阳光下闪耀着五颜六色光彩的泡泡,总是特别的欢欣雀跃。“为什么泡泡水能吹出泡泡?”对泡泡水冒出泡泡时特别好奇、贪玩。为了满足幼儿求知欲,让幼儿能动手操作,使幼儿能在玩中学,学中乐,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尝试欲望。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 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