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音乐中班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中班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温情、友好的情感,能借助语词区分乐段、感受乐句。
2.尝试两两合作用动作表达朋友间的亲昵和友好。
3.进一步理解绘本中"天生一对"的涵义,并进行肢体创意表达。
活动重点:能借助动词区分乐段,感受乐曲旋律的变化。
活动难点:尝试与同伴合作,用动作表达朋友间的亲昵和友好。
活动准备:音乐、ppt、手环
具体流程:
一、回顾绘本,引入音乐情境
1.播放音乐:我们听着音乐随意的玩一玩吧。
2.他们是谁呀?
3.两个好朋友平时是怎么样的?(你挨着我,我挨着你,两人会说悄悄话)
二、感受音乐,结合语词感知音乐细节
1.瞧瞧,今天他们要去哪里呀?
(鳄鱼先生和长颈鹿小姐要去参加天生一对的舞会。)
2.舞会上当然要有美妙的音乐了。
3.我们一起来听,这个音乐里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词,我们把它找出来。(kiyomi)
4.播放音乐:找到了吗?我们一起来试一次(kiyomi)?猜猜(kiyomi……)表示什么意思?回忆一下我们跟好朋友一起的时候都做了些什么动作呀?(打招呼、抱抱、亲亲、握手……表示亲昵的动作)
5.我们来看看,它们到底会怎么来跳?现在我要把它们变出来了哦。(出示右手手势-长颈鹿小姐)咦,这是谁呀?快跟它打个招呼吧。(出示左手手势-鳄鱼先生)"咕噜咕噜变"这又是谁呀?它们要准备跳舞了噢。播放音乐,教师边听音乐边做手势。
6.哇,它们的舞跳完了,他们做了哪些相亲相爱的动作?(梳理并示范,手指打招呼、抱抱、亲亲等)
7.我们也来变一变吧。"咕噜咕噜,变"准备好。(左右两边的幼儿可互相做动作)播放音乐8.重点讨论并反复感知b段的细节变化。
("抱紧你抱紧你"以及"么么么么么么"的发音,幼儿两两尝试)
(1)我们也跳了舞了,那么,我们刚才听了"抱抱"有什么不一样呢?(有时"抱紧你",有时"抱抱你","抱紧你"时教师可用动作引导)
(2)那有几个"抱抱你"(这么多答案,可怎么办?有什么好办法吗?(播放音乐时候用手指来提示)那就再来一次吧,你们一定要数好哦。(我们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给自己鼓鼓掌吧。)
9.那么抱完后,是什么啦?老师忙不过来了,我们用嘴巴来帮帮忙,好不好?"喜欢你就么么么么么,亲亲你,亲亲你"。播放音乐反复一次10.师幼互动表演(教师以长颈鹿小姐求抱抱的方式和幼儿一一互动,教师表达亲密互动后的情感体验,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1)现在李老师变成了长颈鹿小姐,谁来做我的鳄鱼先生呢?
(2)我们来玩抱一抱的游戏(这位鳄鱼先生好像有点难为情,我来采访一下,鳄鱼先生你刚跟长颈鹿小姐抱抱的时候心里感觉怎么样?)(我跟鳄鱼先生抱在一起的时候觉得可甜啦,像吃了蜂蜜一样,刚才长颈鹿小姐跟你抱在一起的时候有没有抱得太紧?所以等会儿抱的时候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的话会怎么样?很难受)
(3)现在我又要变了,我愿意来跟我一起做鳄鱼先生,然后再请几位做长颈鹿小姐,我看谁的脖子伸得长长的(请三位幼儿)那我们一起来玩亲亲你的游戏吧。你想让我亲你哪里呢?你想亲我哪里呢?你们觉得我们俩是不是天生一对呀?(击掌)
11.两两结伴站姿进行随乐游戏。(鼓励表情眼神有呼应的"天生一对")
(1)我们一起到舞台中间来,找一个好朋友面对面的一起跳"天生一对"舞。
(2)播放音乐再一次游戏
(3)"天生一对"的舞跳得棒不棒?李老师也觉得好棒,你看着我,我看着你,还都笑眯眯的。
三、游戏:找舞伴
1.看我们跳得这么好呀,"天生一对"的舞会真的向我们发来邀请,还寄来了邀请券,要我们参加舞会。我们来看看是怎么样的邀请券。
2.看,多漂亮的手环呀,它可是有要求的噢,等会儿请把你们的手悄悄的藏在你的身后,我把手环放在你们的手心,然后你们迅速的戴在你的右手上。(中班的孩子应该知道右手是哪只吧)音乐开始后,边走边去找和你颜色相同的手环,成为你"天生一对"的舞伴。
3.教师发入场券(把眼睛闭上哦,这是个小秘密。不能那么快让你的`好朋友知道,我都很期待待会儿谁会成为你的舞伴呢。)
4.播放音乐:准备好了吗?(音乐结束后摆一个"天生一对"的造型,我来拍照,这一对嗲嗲的,这一对好有默契……)
5.我们找一个跟你手环颜色不同的,互相交换一下,接下来谁会成为你的新舞伴呢?
6.播放音乐,音乐结束后摆一个造型,面向客人老师(美美的、萌萌的、帅帅的),问问客人老师我们是不是天生一对呀?现在伸出你的右手,握握手,我们是好朋友。
设计意图:
回顾长颈鹿和鳄鱼发生的一些故事,引出音乐情景,为下面环节作铺垫。
让幼儿感知音乐中的神秘词,展开想象,并知道可以用动作来表达朋友间的亲昵友好。
重点讨论并反复感知b段的细节变化。("抱紧你抱紧你"以及"么么么么么么"的发音,幼儿两两尝试)教师和幼儿互动,加深师幼之间的情感沟通,提高幼儿大胆的表现欲望。
用"手环"这个小小的饰品,使幼儿再一次感兴趣的参加舞会,进一步的感受音乐温情友好的情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我觉得整体还是蛮不错的,孩子们很喜欢这个绘本故事,对于故事的理解也蛮不错的。我觉得像这样的故事,以后还可以多尝试寻找绘本内在的亮点和学习点。但是在语言的组织上,我也多次可以提醒自己要精炼,废话要少,但是还是需要自我学习。
音乐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歌曲明快、有力的特点。
2、初步学习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合作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农民伯伯图片、人们劳动的图片)、钢琴、音乐伴奏、信三封。
2、节奏谱、乐器(大鼓、铃鼓、圆舞板、双响筒)。
3、幼儿已学会唱歌曲《加油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旋律入场)谈话导入。
(展示农民伯伯幻灯片)他是谁?老师今天收到了农民伯伯寄来的一封信(出示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1、打开信封念信内容。
2、播放幻灯片,让幼儿感受劳动的场面。
(1)他们在干什么?
(2)对,他们都在劳动,让我们唱着《加油干》一起为这些辛勤劳动的人们加加油吧!――边播放图片边放伴奏。
小结:你们唱得真带劲儿!人们把劳动时发出的这种整齐、有力的呼号声称为劳动号子,劳动号子叫的越响,越用力,劳动就越起劲儿。
3、用肢体动作表现歌词。
提问:
(1)你觉得这首歌里哪一句唱的最有劲儿?――加油干呀么嗬嗨!
(2)你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3)你还喜欢哪一句?――戚哩哩哩,嚓啦啦啦,嗦罗罗罗,呔。
(4)这一句是什么感觉?
(5)我也喜欢这一句,那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呀?
4、配乐加动作表现歌曲。
师:
(1)那我们把刚才的动作加进去,一起来表演一次。――播放伴奏
(2)嗯,表现的还不错,如果能合着节拍来表演会更好,我们再来试试
(三)用乐器表演歌曲.
1、展示第二封信内容。
2、出示乐器,让幼儿认识乐器。
师:哇,这么多的乐器啊!这是铃鼓(教师示拍一下),这是……还有呢(出示节奏谱)。
3、出示加油干的节奏谱,引导幼儿观察、徒手练习。
(1)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铃鼓表示什么意思?
(2)这里铃鼓是不发出声音的,那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铃鼓不发出声音?我们来试一试。(三种乐器节奏都让幼儿徒手拍一次)――钢琴伴奏。
(3)除了铃鼓,还有什么乐器?――引导幼儿双响筒和圆舞板是在一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