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谜教案6篇

时间:2024-06-21 作者:dopmitopy 教学文档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体现教师的管理能力,系统化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和学科思维方式,品读360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宇宙生命之谜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6篇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冥、磁”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前段时间,对天文爱好者来说发生了一件喜事,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火星大冲”现象,能说说是怎么回事吗?人们为什么对火星如此关注呢?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本课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10 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默读课文,看到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三、深入阅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找抓住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讲。)

2.讨论交流明确:

(1)宇宙是无限的

(2)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呢?

(3)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4)太阳系中惟一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5)通过对火星的考察,发现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6)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还是个谜。

3.你对课文中讲到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

(1)朗读课文

(2).总结

我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知道了宇宙生命是否存在这是一个谜,这就需要我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奥秘,亲自去揭开这个谜,给人类提供更广阔的生命空间。

四、探究扩展

1.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载人航天技术等资料。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录像资料。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由学生感兴趣的天文现象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通过自学、分组讨论了解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所讲的内容。继续教育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保护好地球环境,让我们的家园、让大自然更美!

探究活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于宇宙进行着深入的研究。同学们,请你收集有关的最新材料,为自己今后探索宇宙的生命存在奠定基础。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篇2

一、教材解读

?宇宙生命之谜》通过旁批呈现了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阅读这篇文章的思维过程,课后练习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根据阅读的目的开展阅读,在阅读中运用了哪些具体的方法;还提出两个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开展新的阅读活动,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有目的地阅读”。

在精读这篇课文时,要讲究文本与批注的对照,在比较中,指导学生习得正确的思维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后,完成课后习题,课后习题部分属于课内迁移运用环节,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实践经验,要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认真完成。

二、教学目标

1.会写“谜、尚”等14个生字,会写“发达、理论”等22个词语。

2.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运用适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阅读目的,选择阅读材料,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前准备

1.制作相关课件。

2.学习单。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读法,导入新课

1.回顾第9课《竹节人》中了解到的新的阅读策略。

2.师小结: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选择的阅读方法也不同(板书)。

3.揭题: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学习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板书)。

(二)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ppt出示导语)快速阅读课前导语,从中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阅读目的。

1.生读导语。

2.交流本课的主要内容、阅读目的以及快速找到答案的方法(提取导语中的关键信息)。

这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我们的阅读目的是弄清“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

(三)带着任务,自主阅读

1.(ppt阅读任务)带着阅读任务去自主阅读,看看能否达到阅读目的。阅读时注意以下问题(ppt出示):

(1)在明确阅读任务后,你详细阅读了哪些内容?跳过了哪些内容?

(2)详细读的部分,为了达到阅读目的,你采用了什么阅读方法?

(3)在阅读中,如果读到了可能不准确的信息,你打算怎么处理?

2.汇报交流

预设:第1自然段与阅读目的没有关系,可跳过去。后面的部分需要细读。有些不影响理解内容的专业术语也可跳过去。发现了不太确定的信息,把它圈画出来,课后再去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确认。

(四)借助旁批,梳理读法

1.阅读文中的旁批,看看这些批注对应的是哪些自然段,提到了哪些阅读方法?并将自己刚才的阅读方法和批注中的方法进行对比。

2.交流、梳理

(1)(ppt出示批注1)

第一处批注在第1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浏览课文的方法。(板书:浏览课文)浏览课文可以帮我们迅速找到与阅读目的相关的内容,过滤掉不相关的.内容,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

(2)(ppt出示批注2)

①第二处批注在第2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寻找中心句的方法。(板书:寻找中心句)中心句可以帮我们快速抓住这个自然段的意思,好让我们决定接下来是否需要细读这个部分。

②用寻找中心句的方法阅读第2~9自然段,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可以尝试根据关键词或关键信息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第2自然段: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第3自然段: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

第4自然段:水星等六大行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第5自然段: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第6自然段:探测器对火星的观测推翻了人们的猜测。

第7自然段: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第8自然段:探测器着陆的地区,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

第9自然段:陨石上的有机分子说明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师小结:这些段落的意思我们了解了,后面再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时就能快速决定哪些段落可以跳过去,哪些段落该细读了。

(3)(ppt出示批注3)

①第三处批注在第3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圈画关键词的方法。(板书:圈画关键词)

②圈画第3自然段3的关键词。(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师小结:这几个关键词就理清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所以说,圈画关键词可以帮我们很快把握住整段话的意思,对于提高阅读速度有很大的帮助。

(4)(ppt出示批注4)

①第四处批注在第4自然段的旁边,这里运用的是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板书:提取关键信息)

②第4自然段中,可以提取出哪些关键信息?(水星、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表面温度太低,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ppt出示批注5)

第五处批注在第5自然段的旁边,运用的是比对筛选的方法。(板书:比对筛选)因为不是每一条信息都是正确的、有用的,我们要善于通过比对筛选,去伪存真,避免走弯路。

(6)(ppt出示批注6)

第六处批注在第8自然段的旁边,这条批注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课文中提到的最新证据也只是1975年的,距今已有40多年了,所以我们需要进一步搜集、查找资料,以获得更全面、更新鲜的信息,这样才能达

...
《宇宙生命之谜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