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减几的退位减法教案模板8篇

时间:2024-06-24 作者:Mute 教学文档

高质量的教案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途径,在撰写教案的过程中,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2减几的退位减法教案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12减几的退位减法教案模板8篇

12减几的退位减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 个百

=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12减几的退位减法教案篇2

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体验”、“观察”等。新课程反复出现这些,我想目的就是强调要加强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过程性,以改变原来单一的学习方式。这种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地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那么对于《十几减9》这节计算课,我该怎样来体现上述理念,上好这堂课呢?在备课之前我就有点担忧:

第一、十几减9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没教学之前要一个得数不是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喜欢在老师面前大肆炫耀。那怎么样让这些个别学生在知道计算结果、已形成初步计算技能的同时,对计算过程感兴趣,对课堂教学本身感兴趣呢?这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重点。

第二、操作环节的设计。要让学生了解计算过程,必定要展示其过程,那么操作的材料是选择传统的小棒还是其他?操作的形式是个别示范还是合作交流?

第三、在既没有教学挂图又没有投影片的同时,怎样更好地利用主题图,让学生更主动地学?

那么别人是怎样来创设本节课的情境和设计新知的探究部分的呢?我翻阅了一些资料,现部分摘抄

案例一:教学情景的创设部分

1、(出示宠物皮卡丘)你认识它吗?你们喜不喜欢皮卡丘?今天皮卡丘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皮卡丘请我们同桌的小朋友先来做个凑10的拍手游戏。

2、拍手游戏:10的组成。(同桌边说边对拍)

(1)你拍1,我拍9,我们都是好朋友,

你拍2,我拍8,团结起来力量大,

你拍3,我拍7,我们从小爱学习,

你拍4,我拍6,说话老实不吹牛,

你拍5,我拍5,两数凑数不马虎。

(2)“十的组成”对口令游戏。(略)

3、复习十几的组成。

同学们干的真棒。我们再来比一比看谁抢答得快,

17可以分成10和几?

12可以分成10和几?

15可以分成10和几?

4、创设情境。

皮卡丘夸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决定带大家一起去参加新年游园会。大家快来看看,游园会上有什么好玩的?反思:

教师一开始就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拍手游戏、抢答竞赛,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更熟练地掌握和巩固十和十几数的组成,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生探索新知,在知识和心理上做了积极的准备。这样的情境创设学生是很有兴趣,那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主动地建构吗?

案例二:引导交流,探究新知部分。

1、(出示主题图引入,提出数学问题,列式12-9)

师:你们的`桌上已经有你们解决问题需要的用具,现在你们就可以用你们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解决方法,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2、学生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你的方法,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1)数一数

一个一个的数1、2、3……、9,拿走9个,1、2、3,剩下3个风车。

(2)摆一摆

①把12根小棒分成2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2根。先从10根里面拿走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合起来就是3根,所以12-9=3。

②把12根小棒分成两份,一份摆10根,一份摆2根。先把2根拿走,再从10里面拿走7根,剩下的就是3根。所以12-9=3。

③想加法算减法

以为9+3=12,所以12-9=3。

12减几的退位减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第18页例2。

教学目标 :

1、 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 初步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里的两位小精灵,你们看,是谁?(出示:聪聪、明明)

同学们掌声欢迎。

1、教师讲述:大公鸡和小乌龟在来的路上,恰好碰到了数字娃5、8、1、6在玩两位数减两位数找家的游戏,他们正得欢,忘记了回家。小乌龟对大公鸡说:我们来帮助他们,好吗?大公鸡说:这容易,他们就是58-16、56-18、。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找着自己的家吗?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并随机板书:

61-58、 81-56 68-51、 81-65

68-51、 81-65 68-15、 85-61

65-18、 85-16 86-15 86-51

师:你们帮数字娃找到了家,他们非常高兴,大公鸡、小乌龟也夸奖大家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编制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童话,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儿童化,既激趣,又有引起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科学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2、明确课题。

58-16等于几?你会算吗?

学生口答后教师说明,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减法。

56-18等于几?你能猜想一下吗?

学生猜想后引导学生比较58-16和56-18有何异同?

?通过编题、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发生过程,主动感知和明确问题,为进一步解决新知识问题的探索活动作好准备。这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一个环节。】

二、展开:

1、 猜测活动。 怎样列竖式计算58-16和56-18。

2、 试一试。

用竖式计算58-16和56-18。不会做的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做。(指名板演、随练)

3、 你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请学生小组讨论,再汇报讨论结果

?这里的尝试练习实际上是对猜想的计算方法的验证。】

4、 大家讨论。

怎样计算56-18的?(这里讨论一定要充分,随机板书: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

(1)借助表象:理解从十位退1。

竖式计算时,首先遇到6减8不够减,怎么办?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突破难点。

(2)讨论: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尝试让学生发现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

(3)十位要算几减几?

引导回忆操作过程,弄清从

...
《12减几的退位减法教案模板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