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认识类教案6篇

时间:2024-06-26 作者:Animai 教学文档

打造生动有趣的教案有助于提升课堂氛围,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才能编写出符合他们实际需求的教案,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察认识类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察认识类教案6篇

观察认识类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古代神魔小说的代表作。它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灿烂的瑰宝,更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它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和诙谐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艺术宫殿。“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等故事早就耳熟能详;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也已深入人心。因为《西游记》深受人们喜爱,它被制成了动画片,绘成了连环画,拍成了各种版本的电视剧、电影。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悟作品独特魅力。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信心。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完成《西游记》调查问卷,积累相关知识。

2.边读边悟

(1)概括《西游记》主要内容,了解小说由哪几部分组成。

(2)分析唐僧师徒四人的特点,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3.学贵有疑

在阅读中,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万千思绪锦书来

同学们,今年暑假老师推荐大家读《西游记》原著,有的同学在阅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近日,老师就收到了我班小明同学的微信。(师读)

亲爱的老师:您好。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努力读您推荐的《西游记》,但我觉得读原著不如看电影、电视剧有意思,我们通过电视剧,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已经了解得很多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原著呢?看电视剧、电影不也一样吗?

同学们,对于我们为什么要读《西游记》原著这个问题,你有没有相同的疑惑?这节课,就让我们就一起走进吴承恩先生的《西游记》,在字里行间品味原著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书山有路志为先

1.深入了解名著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领悟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三、初读检测:七嘴八舌说西游

师:前段时间,我们布置了品读《西游记》的预习任务。我们先来检测一下《西游记》阅读情况,看大屏幕,老师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检测,请大家积极参与竞答,顺利通关者可获得精美“大话西游”书签一份。

屏显:

(1)我是小小说书家

(2)这些大仙都是谁

(3)各路妖怪知多少

(4)作者作品猜猜看

师:(给大家5分钟思考讨论时间)哪位同学先来挑战?(找生答题)

师小结:经过测试,我们发现有些同学假期里真正做到用心读书了,这些小奖品(书签)就是给你们假期认真读书的最好奖励。

四、细读品味:你言我语论文章

(一)精读细节描写,丰满人物形象

过渡:也许有的同学说,这些答案是我从电视电影中得来的,不用读原著也能全部答对。那么,原著究竟有什么魅力呢?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视作品。

(大屏幕播放《三打白骨精》视频)

师:从视频中,你了解到一个怎样的孙悟空?

生:机智勇敢、聪明灵敏的孙悟空。

生:勇敢无畏、执着降妖的孙悟空。

生:可怜的孙悟空,整天跟着一个糊涂的师傅,不被师傅了解,但又很忠心护主。

生:冲动的孙悟空,不善言辞的孙悟空,遇到事情很急躁。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不善言辞、可怜急躁的悟空。可对于这第三次“打白骨精”,原著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师:从原著中你又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根据对孙悟空的心理描写,可以看出他其实不仅仅武艺高强、冲动急躁,还是一只思虑周全的猴子。

生:孙悟空还知道找土地、山神来做证人,看来他果真很聪明。

生:原文中写:“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可以看出他其实胆大包天、随性洒脱,想要先斩后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唐僧平时很疼惜照顾他。

师:这些细节描写,在电视剧中表现出来了吗?

生:没有。

师:影视作品更重视孙悟空神通广大,机智勇敢的正面形象的塑造,而原著中的描写更具体细致,让人感叹悟空不仅是个武艺高强的武夫,而且还是个思虑周全的智者。其实,在对原著其他经典片段的处理上,影视作品都很难把原著中人物性格、心思的细腻之处表现出来。比如在由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改编的《夺宝莲花洞》这一视频中,也没有体现出来悟空在请老妖时的心理描写:

孙大圣见了,不敢进去,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你道他哭怎的,莫成是怕他?就怕也便不哭,况先哄了他的宝贝,又打杀他的小妖,却为何而哭?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心却想道:"老孙既显手段,变做小妖,来请这老怪,没有个直直的站了说话之理,一定见他磕头才是。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止拜了三个人:西天拜佛祖,南海拜观音,两界山师父救了我,我拜了他四拜。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用尽三毛七孔心。一卷经能值几何?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若不跪拜,必定走了风讯。苦啊!算来只为师父受困,故使我受辱于人!"到此际也没及奈何,撞将进去,朝上跪下道:"奶奶磕头。"

——第三十四回《魔王巧算困心猿大圣腾那骗宝贝》

师:从原著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悟空?

生:为去西天求取真经委曲求全、能屈能伸的孙悟空。

生:有血有肉、有骨气的孙悟空,他是一个“猴汉子”。

师:你是从哪些细节描写中读出的?

师:看电视剧电影,我们大抵只能看到悟空的“猴精”,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却很难看到他层层叠叠的内心世界。这一段对于孙悟空“哭”和“泪”的描述,一点也没削弱他的英雄气质。对于这些优美的细节描写,我们要精读,把书读“厚”,读出丰满的人物形象。(板书:丰满人物形象)

(二)品读诗意语言,激发读者想象

师:《西游记》原著的`魅力还远不止这些,让我们继续探究。请同学们比较阅读下面两个引文,说说你觉得哪种写法更精彩?并说说理由。

却说他师徒两个,策马前来,直至山门首观看,果然是一座寺院。但见那——

层层殿阁,迭迭廊房。三山门外,巍巍万道彩云遮;五福堂前,艳艳千条红雾绕。两路松篁,一林桧柏。两路松篁,无年无纪自清幽;一林桧柏,有色有颜随傲丽。

——第十六回《观音院僧谋宝贝黑风山怪窃袈裟》

一天傍晚时分,唐三藏坐在马背上,抬头遥望似乎不远处有一座寺院。他们加紧了赶路的步伐,到了寺院门口,他们刚想敲门进去,这时从寺院里走出了一个小和尚,小和尚问他们道:“大师是从何方而来?”

——青少年版《西游记》第六回《袈裟祸起观音寺》

师:比较阅读完这两段文字,请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生1:原著写得有奇幻、有诗意,运用大量的诗词歌赋。

生2:原著是半文言半白话,比青少年版的读起来更难理解。

生3:读原著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能充

...
《观察认识类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