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褒禅山记教案6篇

时间:2024-06-29 作者:Fallinlove 教学文档

细致的教案可以让教学过程更加流畅,恰到好处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褒禅山记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褒禅山记教案6篇

有褒禅山记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

领会前人关于“志”、“力”、“物”三者关系看法的精神实质,记住做学问要“深思慎取”的告诫,学习他们不相信旧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实践,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2、积累:

⑴ 丰富学生有关文言文的诵读知识,培养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⑵ 了解几种文言句式,特别是宾语前置句。

3、运用:

辨析几种常见的修辞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诵读知识及诵读习惯的培养。

2、理解“志”、“力”、“物”三者关系,体会“深思慎取”的重要性。

3、作者略写仆碑、前洞,详写后洞,与全文主旨的关系。

4、掌握“观”、“名”、“文”、“求”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

【知识点】

1、读准难字字音,掌握异读的三个类别。

2、读准文言句子,不要读破句。

3、了解文言虚词在表达语气、传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诵读法、多媒体。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本文体裁:游记散文。

2、全文内容:通过游山,阐发两点感想。

二、范读全文,自读

三、逐段辨析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对照译文,辨析疑难)

1、第一段:

⑴ 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浮图、庐冢、漫、华、谬等。

⑵ 译句: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⑶ 分析“其”字的用法。

⑷ 找出名词用作动词的例句。

2、第二段:

⑴ 找出名词作状语的例子:侧出。

⑵ 找出形容词作动词的例子:穷、明。

⑶ 解词:旷、拥、怠、加、咎、极等。

⑷ 不要读破句:“而余亦悔之……之乐也。”

3、第三段:

⑴ 辨析:“焉”、“而”、“也”等虚词用法。

⑵ 解词:观、得、非常、至于等。

⑶ 读准音:“相之”。

⑷ 口译本段。

4、第四段:

⑴ 标出下列句子的语中停顿处:“后世”句。

⑵ 悲夫(fú)

5、第五段:

⑴ 找出假借字。

⑵ 找出判断句、省略句。

四、作业

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分段讨论问题

1、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提示:

记所游山名,交待“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

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

2、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

提示:

写游前洞,惜墨如金,一笔带过;写游后洞,泼墨如水,详加介绍。

这样剪裁,是为下文议论铺设事实依据。

3、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

提示:

阐述了宏伟的目标与不可少的主客观条件之间的联系。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突出了“志”的重要。“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说明“力”的重要。“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说明“物”的重要。“然力足以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从反面强调“尽吾志”的重要。“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则从正面再次强调了“尽吾志”的重要。

4、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提示:“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

(例句略)

6、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

提示:记同游之人和时间。既照应前文,又对“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补叙。这种写法,可使行文简洁紧凑。

二、读全文,师指点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有褒禅山记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从记游到议论,即事明理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所论述的做任何事要有志向、不盲从、努力向上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3、掌握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的用法,特别是“其”、“道”、“名”、“然”等词的用法。

4、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目的2、3

教学难点:

目的1、4。

教学设想:

1、本文的语言比较通俗,可让学生利用注释自己串讲课文,必要时教师进行点拨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文中的一些常用词,除弄清它在本课的用法外,还要引导学生联系所学过的篇目及利用查找工具书的方法积累这些词的其他用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即事明理的写法,学生比较陌生,所以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记叙和议论的关系,从而理解作者所阐述的观点。

4、诵读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读课文,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落实本课的背诵要求。

教学要点:作者及课文简介,疏通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记”是一种文体,指游记。游记的共同点是什么呢?(明确:抓住景物特点,表现山水之美。有人曾将游记比作“纸上山水”。)

二、介绍作者、背景。

三、交代本课的教学目的及课时安排。

四、由学生朗读课文。

正音(板书):褒 冢 华 相 谬 窈 父

五、默读课文,根据注释疏通文意。

六、由学生复述课文,串讲。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做些必要的点拨,特别要点出一些重点字词的用法。

七、由学生质疑,提出存在的其他问题。

八、齐读课文,巩固词义。

九、作业

1.积累“其”、“道”、“名”、“然”的义项。

2.熟读课文,体会叙议结合手法。

有褒禅山记教案篇3

单元教学要点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选择就宋代著名散文大家苏洵、王安石、欧陽修、苏轼的散文名篇。《六国论》《游褒蝉山记》是教读课,后两篇是自读课。《六国论》《伶官传序》都是借古讽今的史论散文,《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是因事说理的游记散文。可以分别作比较阅读。

宋代散文继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并有所发展,题材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语言更加畅达,长于议论,体现宋代以理入文的一代文风,对后世散文产生深远影响。

二、辅助教材:

欧陽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喜雨亭记》,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司马光的《赤壁之战》,苏轼的《赤壁赋》,比较各种游记散文与史论文风格的多彩多姿。

【知识目标】

1、学习借鉴文章借古讽今针对现实有感而发的说理方式。

2、理解重点词句在文中的'特殊含义与用法

3、掌握几个文言句式并能读懂文中语句

【能力目标】

1、迅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与思想情感。

2、能结合写作背景赏析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深入思考,注重实践探索的求知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背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含义。

2、难点:领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熟练掌握文言词类用法与句式是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引导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了解作家作品及游记散文的基本写法

2、借助工具书初步读懂全文内容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记游写景与感悟说理结合起来的。

二、学生简介自己所了解的作家作品常识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好半山。世称王荆公,王文公,王临川。21岁中进士,40岁进万言书,提变法,抑特权,力图改变北宋积弱积 贫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之策。49岁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在神宗支持下力行新法,但遭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攻击,54岁罢相,次年为相。56岁再次辞去 相位,隐居江苏南京,从事创作。封荆国公,谥号文公。《临川先生文集》。

三、朗读文本,整体把握内容

四、探究思考,理解中心思想与作者感情

1、王安石具体描写游褒禅山几个地方,哪个地方写得最详细?

2、作者在第一段为什么要特别写不会引起别人注目

...
《有褒禅山记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