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实践性的教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合适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下面是品读360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托班安全课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托班安全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正确进餐的方法,初步学习吃鱼的正确方法。
2.理解词:“细嚼慢咽”。
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正确进餐的方法,初步学习吃鱼的正确方法。
2.理解词:“细嚼慢咽”。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吃东西的时候》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让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想象小动物们发生事故的原因。
1.讲故事开头
熊猫妈妈的医院今天可忙了,刚送走了一位病人,又来了一歌猫妈妈带着小猫来了。见小猫难受的样子,熊猫医生关心地问:“小猫,你哪儿不舒服?”小猫指指喉咙说不出话来,熊猫医生拿起手电筒和压舌板对小猫说:“张开嘴,让我瞧瞧。”
熊猫医生用压舌板压住小猫的舌头,打开手电筒一照,看见一根长长的鱼刺卡在了喉咙中间。熊猫医生正要用镊子取出鱼刺,听见了小狗汪汪地叫着跑了过来,它不停地咳嗽,说是被骨头呛着了。熊猫医生赶紧帮助它们取出了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和小骨头。熊猫医生奇怪地问:“小猫、小狗,你们怎么会被鱼刺卡住,被骨头呛着呢?”
(1)小猫为什么会被鱼刺卡住?
(2)谁来熊猫医院看病?
(3)小狗为什么会被小骨头呛着呢?
2.讲故事的后半部分。
猫妈妈说:“今天小羊过生日,它为好朋友们准备了许多它们喜欢吃的东西,朋友们非常高兴,就一边吃一边唱呀,说呀,玩呀,结果被鱼刺卡住了,被小骨头呛着了。”熊猫医生对小猫、小狗说:“吃东西的时候要特别小心,不能边吃边玩。吃到嘴里的东西要细嚼慢咽,不要着急,记住了吧?”小猫、小狗记住了熊猫医生的话,又高高兴兴地参加小羊的生日祝贺会了。
二、了解安全进餐的方法,初步学习吃鱼吃蛋黄等的正确方法。
1.请幼儿看图:熊猫医生提醒小猫、小狗在吃东西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怎样吃煮鸡蛋的蛋黄?
三、饭后要出去走走,不要急着睡觉和剧烈运动。
幼儿托班安全课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观看木偶表演、讨论等活动,让幼儿学会与成人走失后简单的自救办法。
2、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布置一个公园的场景,木偶。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观看木偶表演《去公园玩》。
2、 提问:
(1)刚才谁去公园玩?后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亮亮为什么找不到妈妈?
(2)引导幼儿回忆木偶表演里的'情景大胆回答。
3、再次观看木偶表演,组织幼儿讨论:
(1)问:他应该怎么样做才不会和妈妈走散?亮亮找不到妈妈时应该怎么办?
(2)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帮助亮亮找到妈妈。
(3)启发能力强的幼儿分析同伴提出的各种设想,看看哪种自救办法最好。
3、第三次观看木偶表演,将幼儿想出的好办法运用到木偶表演中,让亮亮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5、提问:
以后我们跟爸爸妈妈出去玩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让幼儿小议)
1、小结:教育幼儿不能随便跟陌生人走。
2、活动延伸请家长配合,让幼儿知道自我保护的常识,并经常提醒幼儿不要独自到离家较远的地方玩,外出时不要独自离开成人。
幼儿托班安全课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玩具塞入器官的不良后果,指导玩具不能塞进耳朵等身体器官。
2、知道发生意外是要去医院。
活动准备:
1、男孩木偶。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
(1)小朋友们,你们玩过穿珠游戏吗?
(2)明明也来玩串珠,发生了什么事呢?
2、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木偶表演:
旁白:游戏时间到了,明明选了自己最喜欢的穿珠游戏。
明明:小珠子,真有趣。(明明把小珠子塞到了耳朵里。)
(2)教师:明明玩串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明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引导幼儿观察挂图,继续讲述故事。
(1)教师:我们来看看后来怎么样了。珠子塞在耳朵里出不来了,老师赶紧把明明送到了哪里?医生是怎么做的?
老师送明明到医院,医生挖出珠子。医生还告诉明明,下次可不能再把珠子塞到耳朵、鼻孔、嘴巴里了,那样做耳朵和鼻孔会流血,还有可能会发生危险。
(2)教师操作木偶,模仿明明的声音说:我再也不把玩具塞到耳朵里了。
4、拓展幼儿经验。
(1)教师:我们身体上有一些小小的孔,如:耳朵、鼻子等等,这些小小的孔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不能把东西塞进这些小孔里。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像小珠子一样小?什么东西比小珠子还小?它们可千万不能塞进我们身上的小孔孔里呀。
(2)教师总结:教室里的小珠子、小插粒、小磁钉,家里的小纽扣、小橡皮都不能塞进我们的耳朵、鼻孔、嘴巴里,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一定要马上去医院请医生来帮助我们。
家园共育家长应将家里的`细小物品摆放在幼儿不易接触到的地方,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1、知道爱护小手,不玩尖利的东西。
2、知道手划破后简单的处理和保护方法。
3、知道哪些东西尖利不能玩
幼儿托班安全课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录象或图片,让幼儿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幼儿讨论:
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幼儿"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幼儿托班安全课教案篇5
一、活动名称:病从口入
二、活动对象:小班幼儿(3-4岁)
三、活动目标
1.知道发霉、变质、过期的食品不能吃,会通过颜色、气味、性状辨认发霉、变质、过期的食品;
2.知道吃东西前要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3.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四、场景创设
1.教学课件准备
2.食物道具
五、活动开展
1.知识学习
(1)教师播放教学课件,画面呈现:一个小朋友正准备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但是突然肚子很疼,在地上打滚,他的脸上出现比较痛苦的表情,手捂肚子,嘴里说着“哎呦,哎呦,怎么肚子好痛啊!不行,我要去上厕所啦!”
教师提问
t:哎呀!画面中的小朋友怎么啦?
幼儿进行猜想,讨论小朋友怎么啦?
t:小朋友为什么会这样?
c:??
t:他可能吃不干净的东西了。
他可能吃东西时没洗手吧。
他可能吃了放坏的东西了。
(2)教学课件呈现小朋友二次出现的画面,痛苦的表情正在挂吊瓶。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为什么会肚子痛,还要挂吊瓶吗?我们一起看看是怎么回事呢?”
(3)观看教学课件:课件内容显示小朋友因为没有在吃东西前洗手并且吃掉了发霉变质的食品
教师提问:
t:他为什么会生病呢?
c:??
t:吃东西前没有洗手。他吃的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