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教学反思老师一定都能吸取不少的教学能力,从而得到进步,为了将教师们的教学意识提升,我们要认真写教学反思,以下是品读360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我的动物朋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8篇,供大家参考。
我的动物朋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1
一、听故事,引发思考
?我和动物交朋友》这一课是通过一个真实的故事──长颈鹿“海滨”的故事引入课堂教学的。故事阐述了发生在上海动物园的长颈鹿“海滨”吃了游客扔给它的塑料包装袋后不治而亡的真实事例。教师讲完故事后,自然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听了故事后有什么感受,也就是这个故事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对此事感到很难过,很伤心,并且还在课堂中自然地引发出了“喂动物好不好”的思考: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把包装袋拆开后再喂动物;有的学生认为根本不应该喂动物,他们认为动物园里的动物应该有专门的饲养员喂养,这样才是真正地爱护动物,把动物当成人类的好朋友。
“喂动物好不好?”这个问题的提出出乎教师的意料,是由学生自己通过思考、理解而提出的。对于学生即兴提出的问题,教师没有回避,而是进行适当的引导,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互相启发,最终发现答案。
事实证明,这个问题最后还是能够找到正确答案的,而学生之间因为思维火花的碰撞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以及“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学理念。
二、联系生活经验,引发思考
在理解“为什么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问题时,教师通过媒体画面的提示,启发学生了解动物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如,打鸣的公鸡,沙漠之舟──骆驼、庄稼的好朋友──青蛙等动物形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就能说出这些可爱的动物能够帮助人类做很多事,得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结论。
教师在选择图片时考虑这些动物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平时见过、课外阅读过的,事实证明学生能够讲清画面的意思,这就体现了课堂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原则。
课堂中教师还向学生展示了一段描写动物帮助残疾人的录像。录像中一只可爱的小狗能够周到地照顾它的小主人──一个身患残疾的孩子,这段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录像中的小狗能够帮助小主人做哪些事?
他们之间有着怎样的感情?并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作为人类的忠实朋友──狗还能够帮助人们做些什么?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能够互相启发找到很多答案。学生的活跃思维再一次把课堂教学带入了高潮,可以感觉到学生对“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这一观点产生了更深切的认同,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提升。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通过辨析题的形式让学生分析一些不爱护动物的现象。在看到“人们买鸽食喂鸽子”的画面时,很多学生积极举手发言,显然不少学生都有“买鸽食喂鸽子”的生活经验,看来这个班级的学生在爱护鸽子这方面做得比较好。教师抓住了这一现象,再次让学生体验当可爱的小鸽子在啄食着你手中的鸽食时,其实它在对你说话,它会对你说什么呀?一下子引起了学生回答的兴趣,学生也很快能体验到小鸽子对大家的感谢的话语,想和大家交朋友的心情,让学生的心和小小的鸽子更加贴近了。教师带领学生与鸽子进行了一次非常有意思的情感对话,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亲身感受,激活了学生的心灵体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作为动物的朋友的快乐。
三、课内外结合,引发思考
在《我和动物交朋友》的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介绍一个宠物,可以展示实物,也可以画成一幅画,在介绍的时候可以介绍小宠物的生活习性,喂养方式,也可以介绍一些有关资料。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是让学生能够开展探究性地学习,有目的地去了解喂养小宠物的有关知识。
结果,不少学生将自己喂养的小宠物带到课堂中展示给大家看,并能够流利地介绍自己的小宠物,甚至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为什么乌龟是长寿的动物”的问题,并在课外书籍中找到了相关答案。
教师在课堂中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主动精神,鼓励其他学生今后有问题也应该到课外的书籍中自己去寻找答案。
还有一个学生提出家里养的小金鱼需要定期换水,但这些事情平常都是由喜欢金鱼的爸爸来做的`。当堂有一位同学对于如何给鱼换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问题。作为教师明白:这个问题对于那位家里养金鱼的同学可能也说不清楚,于是话锋一转,提出了一个建议:是否能够请这位提问的同学有机会到养金鱼的同学家去看看,亲眼目睹这位同学的爸爸是如何换水的,到时候有什么问题还可以当面请教。
看似在课堂上并没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其实教师在暗示学生如果碰到问题,不能马上得到答案的话,可以开动脑筋,和小伙伴进行合作,开展一系列的调查,或者通过自己的小小的探究行动来寻找答案,这样得出的结论将会更有价值。
课堂中教师还创设了情境,让学生临时把自己画的关于小动物的画布置成了一个小画廊,把大家带来的宠物布置了一个有趣的“动物之家”;还让学生看了有关动物的录像,录像中提到了动物拯救者帮助濒危动物的故事,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我们还能够为共同生活在地球家园的动物们做些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用语言来回答,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了,能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需要帮助的动物付出自己的爱。
我的动物朋友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篇2
动物,几乎天天都能见到,但每个人见到的感受都不同,本节课以“我和动物”为题,让学生体会动物的特点,除激发兴趣外,还要让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学会细心观察与发现。
这节课我一开始打算和学生以玩魔术和看视频的情景方式导入的,目的是创设学生“认识动物”的情景,让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学会关注“动物朋友”的头部、五官的特点。后来发现这样做有点累赘而且时间也不够所以就把玩魔术给删除了。纵观整个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活动过程,我认为这堂课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为目标,是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主要成功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的学习活动落实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部分是来自学生自身,一部分来自外在刺激,另一部分则来自教师的激发与调动。这样师生互动进入到一个有趣的课堂,因为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同学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从各个角度来观察动物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教学中充分运用课件展示欣赏图片,适时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节约了课堂时间,增加了学习知识面。为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打下了良好基础,使学生学的轻松自如,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了以艺术审美为核心。
审美能力的培养既是美术课堂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它贯穿本课的始终,本课前后共有三次欣赏活动。首先是学习新知识前的欣赏,在引导谈话引起学习兴趣之后,直接展示多张动物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种独特的美感,产生美的体验,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新知的教学水到渠成;其次是学生观察动物特征欣赏,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赏析每个动物的独特特征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促使审美体验的升华;最后是新课结束后的作业交流活动,这既能进一步巩固新知,又能起到放松学生的情绪作用,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知识面、个性、情感、绘画技能,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学生完成的形象设计都是不同的。因此,这时的欣赏还拓宽了学生的眼界,促使审美体验转化审美能力,通过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
...